第608节(2 / 2)

gu903();她的态度转变,关山自然是第一个知道的人。

翌日上朝,在这件事上一直未曾发话的老安王站了出来,以史为据,支持天子的决议。

同样未曾表态的寇大将军也站在了天子那边,虽只有寥寥数言,却颇有一锤定音之势。

轩然大波就此而起。

已为刑部尚书的潘嘉道一贯和张相唱反调,之前保持沉默的部分官员也跟着纷纷表态……

朝中局势一再变幻,直拖到五月,张相终于妥协,但只妥协了一半。

他同意给季妧长公主封号,但也仅止于封号,实封虚封一律没有。

这在他看来已是破格,没想到小天子比他更破格。

本朝公主,实封均按朝例,都是六百户,长公主则比公主多三百户。

唯一的例外是太祖皇帝最疼爱的安平公主,食邑从六百户累加至两千户。

小天子却直接将给季妧的食邑定在了三千户。

别说大臣了,季妧自己都惊了,这要是真成了,无异于把她架到了火山口。

然而那段时间大宝不肯见她,她进不了皇宫,便写了封信让关山转达。也不知转了没有,反正就是一问三点头,具体的回复一句没有。

张相的只给封号,小天子不接受。

小天子的三千食邑,张相也不接受。

那些原本支持小天子的臣僚也开始颇有微词。

争执到最后,君臣各退一步,将食邑降为一千户。

比起三千户,一千户就很容易让人接受了。

群臣深怕年轻的天子再反悔,赶紧催着把圣旨下了。

殊不知正合年轻天子的心意。

当晚,大宝微服回了闵王府,告诉季妧,拆屋顶的原理果然有用。

季妧:“……”

所谓拆屋顶原理,其实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一段话——有间屋子太暗,如果有人提议开个窗子,那么势必会遭到众人的反对。但如果有人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同意开个窗子。

从一开始,大宝要的就是这个“折中”。

季妧就此拜为长公主,封号永徽,食邑一千户,一同赐下的还有长公主府。

不管怎么说,这场风波算是过去了。

表面上看这场风波确是因她而起,实际是君臣之间必然的较量。

而大宝之所以没有输,除了老安王的回护,还在于他背后有关山的支撑。若没有关山,这场较量至少还得往后推迟十年。

枪杆子才是硬道理啊。

季妧也就此认清了一个事实——既入局中,再想做局外人,已然是不能了。

从闵王府出来,季妧并没有立即搬进长公主府,而是住进了卫家。

本意是陪伴卫家二老一段时间,结果却是麻烦不断。

自她住进云英巷,云英巷再无一日安宁,请帖雪花似的飞进卫府,登门拜访的更是络绎不绝。

实在没办法,为了不打扰二老的生活,季妧还是搬进了长公主府。

长公主的高墙深院依旧挡不住人们的热情。

坊间关于她的八卦满天飞,说什么的都有。

小小农女,突然有一天成了侯府贵女,以为是麻雀飞上了枝头,谁知人还能飞的更高。

新帝的义姐啊!当朝唯一的长公主,谁不想一窥真容。

爱八卦的季妧再次成了八卦的中心,只好终日闭门谢客,将低调进行到底。

六月底的某一天,话题人物终于出门了。

不是去皇宫,也不是去赴宴,轻车简从,去了清风观。

地方还是老地方,清风观却已不是昔日的清风观。

原本的颓垣断壁消失不见,一座全新的道观拔地而起,规模是原本的十数倍,远远瞧着都觉壮观。

因为一些真真假假的传说,如今的清风观也成了朝拜祈福的圣地。季妧一路走来,入目皆是香客,虽不如相国寺鼎盛之时,但已有兴盛之势。

除了香客,季妧还见到了不少道士,其中有些还是她曾经见过的——老道士在邺阳县的“狐朋狗友们”。

那些人也认出了她,直接将她引去了后山。

因为扩建的缘故,清风观的主殿移到了半山腰,群峰拱卫,三山怀抱,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

季妧在一棵千年古松下见到了老道士。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