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1 / 2)

自己暂时没有工作,总是花钱买吃买喝有点划不来,徐千城会包饺子馄饨,还会炖汤,赵嘉丽也不能什么都不做。

两人商量好了后,煤炉子上的烧水壶里的水沸腾了,发出噗噗的声响。

厨房离主卧比较近,徐千城听到了快步走过去。

赵嘉丽莞尔一笑。

烧水倒洗澡水的人回来了,美滋滋~

一烧水壶的水加上两个红双喜开水瓶的水正好够洗一个澡。

昨天晚上折腾流了一身汗,早上也只是简单清理一下,还是泡澡洗得比较干净。

现在天气越来越冷,没有地暖没有浴霸,赵嘉丽都是隔天洗一次,等到了冬天得隔两天。

虽然不能天天洗澡,晚上还是会泡泡脚,还有专用的小盆盆洗洗阴.部和屁.股。

洗完了澡,她连忙穿好衣服,双手环抱着身体快步冲到主卧,搽了雪花膏后扑到床上把用被子把自己包起来。

徐千城洗完见她包着被子正在看书。

他伸手贴了下她的手背,有点凉,转而握住:“别看了,明天再看吧!”

男人的手心温度比较高,这样包裹着手背非常暖和。

赵嘉丽合上书,突然有了个想法,冲他笑了笑:“你凑近点。”

虽然不知道她想干什么,但直觉不是什么好事,徐千城还是依言凑近。

下一刻,两只白白嫩嫩的爪子一下凑到他脖子上。

凉意袭来,又正好是人体比较敏.感的地方,徐千城忍不住缩了缩脖子,看着笑得眉眼弯弯的女孩有些无奈:“别闹了,把手缩在被子里。”

赵嘉丽扁扁嘴:“我到现在还没把被子暖好。”

她只是很平常的语气,徐千城却会忍不住心疼,低头亲了一下光洁的额头:“以后我来给你暖被窝。”

正从他脖颈间缩回手的赵嘉丽愣了一下。

以后,这个词总觉得时间很长。

不过他现在还不知道以后发生的很多事,现在又处在依恋期说出来的话,不能当真。

反正以后自己赚了小钱钱在城里买了房子在家里铺一层地暖,实在不行买个电热毯什么的也能过活,暂时就用他来暖暖被窝叭!

……

在王美兰的帮助下房子很快就看好了。

房子离工厂近,不用骑自行车走路不到十分钟就能到达,地方也宽敞,有两间卧室、一间厨房,还有澡房,唯一不好的就是厕所是公厕,上厕所得下楼。

赵嘉丽看了挺满意的,虽然上厕所有点麻烦,但是公厕在楼下,离得比较远,住房不臭,临时租房很难租到有蹲便器的房子,这个年代能安装蹲便器的人家也不会把房子租出去。

而且床啊柜子桌子之类的家具都有,只要从家里带衣服棉被、煤炉子和锅碗瓢盆过来就可以安家了。

开水瓶不太好带,路上颠簸瓶胆容易碎,得重新买一个。

她将要买的东西列成单子交给徐千城去供销社抢,自己则回家里收拾好东西,等着三哥开拖拉机送货进城时捎带上。

小夫妻俩双双搬到城里住这事王美娟没说出去,等着他们搬出去这天才去外面炫耀。

“我那女婿不是在厂里上班嘛!本来厂里可以给他安排员工宿舍,可他就是舍不得我闺女天天骑着自行车回家,早起晚归,天寒地冻的,我这看着也心疼,就让他们搬去城里了。”

“本来我家丽丽是不想去的,待在家里头有我看顾着,但是小俩口才结婚不到半年,前不久我女婿去了沪上出差,这一回来了啊就抱着不肯撒手,非要让我闺女陪着一起去,没办法只能跟着去了。”

一群人听了她这话心里酸得很,但又不能反驳,人家徐知青确实把赵家那小病秧子闺女给接近城里享福去了。

杨老婆子看着她那嘚瑟的样儿实在忍不住了:“这感情再好总得有个孩子吧!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好消息。”

王美娟一听这话心里暗暗问候她祖宗八辈,脸上却带着笑:“我女婿说了不急着要孩子,先带我闺女去城里好好养养着,等在医院做完检查确定调养好了再生孩子。”

一听又是去城里养又是去医院做检查的,杨老婆子酸得很。

一个病秧子过得这么好,以前在家里什么活都不干有一家子兜着,现在有个更有钱的知青丈夫兜着,自家那个赔钱货嫁了两次次次跟家里头闹翻,第二次彩礼钱都被她拿走了,怎么自家就没碰到这么会赚钱又大方的女婿。

说到底还是长了一张漂亮的脸蛋,当初在村子里没人娶是因为身子不好干不了活,还不一定能生孩子,没想到找了个不靠谱的小白脸知青日子反而过得更好了。

怪不得王美娟这个老东西一直好好养着那病秧子啥活都不让干,养得白白嫩嫩水水灵灵的,现在卖了个好价钱。

满意地看到她垮着那张刻薄的苦瓜脸,王美娟回到家里,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

只希望住在城里的小两口多多努力,早点把她的宝贝外孙怀上。

赵嘉丽也确实如她所愿,很是努力,因为正好是她的排卵期。

第一轮滚床单结束后,她气喘吁吁地抓着枕头快速地垫在腰后,虽然这样的行为很猥琐,但是没办法,时间耽误不起,趁着这狗比还依恋着自己得用最快的速度怀上。

在腰后垫枕头她也不知道管不管用,这还是在小说里看的,反正不是什么难办的事,现在已经豁出去了,先试试看有没有效果叭!

徐千城无奈得很:“……你确定这样真的有用?谁告诉你的?”

“试试也没有损失,我听村子里的女人说的。”

“我还是觉得不靠谱,不如再来一回。”

赵嘉丽推开他凑过来的身体:“不要,你每次都骗我,这段时间你必须养精蓄锐每天晚上只能一次,比起次数质量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