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1 / 2)

说到底,这些政令只不过是动手刮一刮大夏脓包上的皮而已,始终只是治标不治本,想要让整个大夏焕然一新,仅仅做这些是肯定不够的。

卜凶心里清楚地知道这一切,他却并不着急着动,有句话说得好,来日方长,现在朝廷的运转还需要这些大臣,他打算一边解决外患,一边给朝廷注入新鲜的血液,一点点取代朝中世袭大臣的影响力,最后一举拿下。

正所谓物以类聚,卜凶是这么想的,坐在帝位上的华怀允其实也是这么想的。

朝廷的不少大臣还在为自己谎报财产而得意的同时,他们不知道自己早就被大夏最有权势与名声的两个人给盯上了。

第21章帝王之师

苍翠欲滴的山林之间,还弥漫着没有散去的雾气,隐约间可以看到有一条青石小道蜿蜒直上,林子里到处是鸟雀清脆的叫声。

吴常侍由人扶着慢慢往上走,终于爬到了一半,他停下来稍作歇息。接过旁边人递过来的帕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他喘气地抱怨道:“这汤逸怎么尽喜欢住在这种偏僻的地方?”

旁边跟着吴常侍的两个侍者都是他的亲信,对于他的抱怨,只是笑道:“汤先生境界和我们这些普通人自然不一样,他住的地方当然也与众不同了。”

另一个附和道:“是啊,要是汤先生也和别人一样了,那他还是我们的汤先生吗,吴大人,您就别抱怨了,等会儿要是让汤先生听到了,您招安的计划可就不那么容易实现了。

吴常侍啧了声,道:“这里离他住的地方还远着呢,他肯定听不到的,等会儿我说话的时候,你们两个可机灵点,今天就算是绑,也要把汤逸这人给带到陛下面前去。”

跟着吴常侍的两个侍者对视了一眼,一同回答:“我们晓得了。”

休息了一下,三人很快又继续赶路。吴常侍出京城的时候,对外说的是回老家探亲,倒也没有什么人关注他这个老家伙,他这么说的目的主要是不想让卜凶知道汤逸和陛下有关系罢了。

他们赶了三天的路才到这个汤先生现在隐居的地方来。

汤逸原是京城有名的氏家大族之一,他们的先祖曾跟着大夏的开国皇帝立下过汗马功劳,于是他家族获得了世袭的爵位和荣誉,同时世代拥有在朝为官的权利,可以自行选择。

汤家一门传承下来,几乎都是十分有名望的忠臣,所以在民间百姓心中的地位很高,天下百姓提起汤家一门,几乎就没有不夸的,更加惹人注目的是,汤家传到汤逸这里,更是让他家族一度成为人们心中的圣地。

他少年以文成名,十五便在儒学上小有所成,二十就辩倒天下无敌手,对于治国治民更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连先帝都经常去询问他如何治国,朝臣们若是有问题去问他,那么就没有他解决不了的,同时这个人对于官场有十分敏锐的目光。

他成名之后没多久,还没来得及入朝为官,先皇就暴毙,鲍鸿轩当上丞相,那时鲍鸿轩还没有只手遮天,但是汤逸就已经感觉到事态已经不对劲了。

在面对鲍鸿轩的招揽,他巧妙地以志在云游隐居这个理由拒绝了,他举家搬离京城之前,曾经秘密去过皇宫见过太后娘娘一次,他对太后说出了他对以后局势的预测,太后也同样感觉到了朝廷危险的局势,于是求他给一个化解的方法,那时候的他说:“我虽然没有法子,但是我能教出一个有法子的徒弟。”

就这样,他收了华怀允做亲传弟子,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暗中教华怀允治国之道。

他与华怀允其实从来没有见过面,那么他到底是怎么传授知识的呢?

原来就是通过吴常侍。吴常侍每年都会以回家探亲的名义请几次假,然后去汤逸那里,先报告华怀允上一阶段的学习情况,然后再安排之后要学的东西,如此下来,倒也真的让华怀允学到了不少东西。

明面上,华怀允是由一个鲍鸿轩派去的十分不负责任的先生教着,顶多就学会了认字,但实际上,华怀允在私下却是博览群书的,也好在鲍鸿轩根本就不在乎他看书学习这件事,所以他吴常侍才能顺利从宫中的书库里将书带去给华怀允观看学习。

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他不能理解的问题,他的那个不负责任的先生自然是派不上用场的,他唯一的办法就是和吴常侍讨论,别看吴常侍曾经大字不认识一个,但自从下定决心一定要教育好华怀允之后,他除了负责监督陛下学习之外,自己也跟着一同学习,遇到不认识的东西时,他与陛下就只能费尽心机,百般想办法去从其他人的口中得知,只等到实在无法知道时,他们才会将问题留着去问汤逸,这其中的艰辛可以窥见一斑。

不管怎么样,华怀允还是在这种磕磕绊绊中长大了,而汤逸自从两年前开始,就再也没有教华怀允新的东西了,他说能教的他已经教了,剩下的就只能看陛下自己了。

他在临别之前,只留了一句话,大夏的希望就只寄托在一个人身上,卜凶,他对华怀允说,若是能够争取到这个人,那么陛下的就能安然无恙,反之则大夏必亡,陛下则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他自从华怀允五岁开始,一直到现在,整整教了华怀允十三年,两年前说走就走,毫不犹豫,想必也是觉得此事的可能性不大了。

那时候也是因为他的话,才让华怀允下定决心一定要去争取卜凶的,最后坐到了他的天才老师都认为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吴常侍想起这么多年来陛下做到的种种事情,便不由地心生骄傲,这样的陛下,就是他一手带大,甚至可以说是一手教出来的。

所以陛下是个好孩子,他决不能让卜凶毁去这一切,今日来这里,他赌上了大夏的未来,就不信凭着这个理由,汤逸还能拒绝他。

临近晌午,吴常侍终于到了他的目的地——汤逸现在隐居的地方。

吴常侍看着他眼前的木屋四周环绕着竹子,有袅袅炊烟升起,全然一副山里有人家的惬意景象。

吴常侍对跟着自己的两个侍者大声说道:“这汤先生倒是越发会找地方享受了。”

过了一会儿,里面出来一个穿着粗布衣衫的儒雅中年男子,黑色的胡子直留到胸前,见到吴常侍便露出了笑意,他道:“原来是贵客上门,有失远迎,不如进寒舍一坐?”说完就侧开身子做出了里边请的动作。

吴常侍也不客气,带着两人就随着他进去了。入门一看,里面到处摆满了书籍,显得杂乱不堪,用竹子做的墙面上写满了不少字,吴常侍凑近一看,原来是关于治国的策论。

见他看得认真,汤逸也不说话,他收拾出三张小竹凳和一张竹桌,让受宠若惊的两人坐下,他拿出了茶就要去厨房烧水,跟着吴常侍的两人想要上前帮忙,却偏偏被他阻止了。

他谦谦有礼地说道:“这里是我住的地方,你们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我自然要好好招待你们。”

其中一个侍者颇不好意思地说:“圣人说君子远庖厨,先生是读书人,还是让我们来罢。”

汤逸笑着反问两人:“何为君子?”

见两人面色困惑,他便又道:“两位不如先仔细想想我这个问题,等我泡茶回来再回答我不迟。”

于是两人倒也真的坐在原地思考起来。

吴常侍挑眉看着汤逸的背影,心中有些好笑地想,他莫不是这十多年来当老师当习惯了?这么喜欢提出问题让别人思考。

不过……吴常侍回头看着他在竹面上满满当当写着的策论,苦学了十多年的他,就算才能浅薄,但是也能识货,汤逸不愧是汤家人,上面写着的东西字字珠玑,只要识字的人,任谁来看了,都能知道这绝对是能名流千古的东西。

通过这篇东西,他可以看出来,汤逸绝对是想要回去朝堂的,并且他已经在为此准备很久了。

想到这里,吴常侍觉得有些心惊,他想,难道这个人早就预测好卜凶会帮着陛下除掉鲍鸿轩的情景了吗?

越想他就越觉得坐不住,便频频往外探头,盼着汤逸快点出来跟他解释。

没一会儿,汤逸手中左手抱着四个茶碗,右手拎着几个茶壶,信步走来,脸上带着淡然的笑容,与四周的竹林形成了一副融洽的景象,从这里他又能看出来,汤逸是真的很喜欢这般自在隐居的生活。

汤逸给三个人倒了茶,正想要问两个侍者方才的问题时,吴常侍却已经等不及,直拉着人准备去僻静处问话。

汤逸不仅没有拒绝他,反而带着他到竹林中央的一个小亭子中,他还是十分好心情地跟吴常侍解释这里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