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1 / 2)

尽管周大海把自己学的东西都教给周文明了,但是周文明的基础毕竟不太牢固。小学的时候因为刻苦努力勉强跟得上,考初中也才差了几分而已。

但是到了初中,光靠勤奋努力是不行的。那时候初中学得内容还是很难的,有些东西后来改革后都加到高中里面了。到初三的时候周大海学起来都有些吃力,更别说周文明了。

中考的时候周大海不出意料地考上了县高中,而周文明也不出意料地落榜了。

周文明再次提出要北上打工,周母这次没有反对。家里面就一亩三分地,她一个人就能把地里面的活干完。

她把周文明当亲孩子看,孩子学习的道路上行不通,得有个挣钱的手艺活才行。

孩子再过几年就要娶媳妇了,以她的本事是帮不了什么忙,将来还是得靠他自己。

周文明说,让周大海好好读书,等他挣钱了供他上大学。

周母说,你挣了钱不要乱花,都自己好好攒着,将来娶媳妇儿用。

周大海说,哥,你走了我会想你的。

……

农村人去外面打工,基本上就是去建筑工地上当农民工。

跟着村里的建筑工队走得那天早晨,周母塞到周文明装好的杯子里一个包裹,说里面是她做得几对鞋,耐穿。

临走时千叮咛万嘱咐,受了小委屈就忍着,进了社会谁都要走这一遭,写信告诉家里诉诉苦;受了大委屈也不能忍着,好工作多得是,大不了再找一个……最后塞给了周文明十块钱。

那时候建筑工队的老人一个月工资才40块,在工地上包吃包住,十块钱的生活费已经很多了。

别的小伙子问周文明他婶子给了多少钱,周文明说十块,别的人都笑笑,还是不是亲生的啊,我们都给二十块。

周文明心里也没有任何的怨念,周婶给他就是他的福气。晚上收拾被子的时候,看到那个包裹,觉得暂时穿不上,就先收了起来。

他们这些半大不小的小伙子,也没什么技术,做的都是些搬砖提泥的活,没什么技术含量,工资也不高。

工头说工资在老板手里,现在管吃管住也不用花钱,等工程结束后再把钱一下子发了,一下子拿到那么多钱总比每月拿一点儿高兴。

那个工头是隔壁县的,长得特别憨厚老实,建筑队里的老人都跟着他干过好几回,都是到最后一下子结了账,也都真的很信任他,他们这些新人也不能质疑什么。

但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有些人这次不骗你,不代表下次不骗你。

在工地上干了大半年,工程结束了,工头也卷了款跑了。老板说他的工资已经发了,让他们找工头去要钱。

大半年虽然管吃管住,但是买衣服买日用品都是要花钱的,一大群人辛辛苦苦干了大半年,高楼都建起来了,到最后却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

百十号人聚集在一块儿,成天坐在那个老板公司门口要钱,老板实在看不下去了,就一人给了他们二十块钱打发他们回家。

走的那天周文明收拾包袱,看到了那个包裹,鞋子穿的只剩最后一双了,脚上的鞋子磨得也不成样子,就想换双新鞋回家,一穿觉得不对劲儿,摸了摸,鞋里面还放着二十块钱。

应该都是给人做衣服赚的钱攒起来的,都是些一块的五毛的零钱,周文明忍不住哽咽起来,婶儿就是娘啊。

一行人都回了老家,周文明拒绝了和他们一块儿回去,他跟周大海和周婶儿放了话要挣大钱的。

托老乡捎了一封信回去,周文明就背着铺盖,拿着四十块钱,只身一人去了更北边的帝都北城。

北漂不好当,周文明都记不清他到底换了多少份工作,每天住在潮湿阴暗的地下室里面就着馒头吃榨菜,感觉自己的人生都没有了希望。

最高兴的时候莫过于月初,他会给家里寄一封信,把自己攒下来的钱放进去,向周家母子诉说着他编造的那个工资又高又轻松的工作和不属于他的帝都北城的繁华。

还好,呆的时间长了,认识的人也多了,后来经人介绍去了北城一家有名的大饭店打杂。

他开始做的是后厨房的“插头”,“插头”是厨师的行话,就是介于厨师与服务员之间的一道工序,既为“炉子”配齐调料和取盘出菜,并协助将菜肴点缀、围边、规整菜肴和帮助装盘,随后通知前厅服务人员取走菜品上席,供客人尽快享用。

会做菜的厨师不屑于做这些没技术含量的工作,服务员又觉得厨房里太脏太累,所以周文明才得到了这份工作。

周文明天天在厨房里面呆着,看到人家那些大厨雕刻、颠勺、烹火……看得眼花缭乱,渐渐地就开始手痒,竟然有了继“上学”之后的第二个梦想,那就是当个厨师。

每当厨房里忙的时候,他就帮着打打下手,不嫌脏也不嫌累,竟然还有些乐在其中。

人生的际遇是很奇妙的。周文明工作的那家饭店里正巧有一个老师傅是同一个省的老乡,看周文明这人憨厚老实,肯吃苦,不怕累,还有做厨师的天赋,看别人做几遍就能做出差不多的味道来,感觉捡到宝了。

那位老师傅是一个很传统的人,当年拜师学艺是正儿八经地磕过头的,深深认可严师出高徒那一套,就是想找个可靠的人将自己的独门手艺传下去。

但是年代换了,年轻人一听还要拜师磕头就走了,男儿膝下有黄金,上跪天底下跪父母,就是学做个菜而已我交你学费就行了还下跪!老师傅一听,这些都不是真心想学厨的,慢慢就没了收徒的心思,直到遇到了周文明。

这位老师傅有一天找到周文明问他要不要拜师,周文明吃过老师傅的菜,觉得最喜欢的就是他做的味道,别的他看了都能做个差不多,但就是这位老师傅的看好几遍总觉得少了点儿味道。

周文明第一反应是,我没钱交学费,可不可以慢慢用工资抵,他每个月还要往家里寄钱供弟弟上学。

老师傅一听乐了,学厨艺不要钱,但是要拜师磕头,遵守他祖师爷传下来的规矩。周文明当即磕头下跪,一对师徒诞生。

之前周文明再怎么偷师,总是一个外行人,厨子的一些行话规矩什么都不懂。这下有了师傅,才算真真正正进了厨师这个行业。

有天赋又肯吃苦的人,上天总不会薄待,师傅是真的好师傅,徒弟也是真的好徒弟,一个肯教,一个好学,很快周文明能独当一面了。

周文明没事儿还喜欢研究新菜,有几道菜后来还成了那家饭店的招牌菜之一,师傅直言周文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周大海考上大学来到北城时,周文明已经成了饭店里正式的厨子了,如果不是周文明自己说起,都不知道他还有那一段艰辛的日子。

周文明有一次跟周致唠嗑的时候,说漏了嘴。他说周致应该感谢他,如果不是他,世界上就没有周致了。

周致反驳说,她是她爸妈生出来的,和周文明没关系。

周文明扯着嗓子说,要不是他当年脾气倔一个人去北城混,他就不会遇见他的师傅,要不是他和师傅学了一手好厨艺,就不会在那个饭店当大厨,要不是他在那个饭店当大厨,周大海就不会有事儿没事儿去饭店里面找他,也就不会遇见青青——

周文明嗓门太大,引来了周大海,周文明见到周父立马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当场改口。

总之,我就是你亲叔。当年要不是你奶奶死活把我打进了中学读书,后来那些老菜谱上的字他一个都不认识,肯定当不了好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