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大臣上了一道折子,皇帝需要批复,批复过了以后要送去内阁,等内阁的意见批复之后送回皇帝这边,由皇帝下令给司礼监的太监来盖章,如此一道正式命令才算生效,从而具备法律效力,甚至于有些特殊的还需要六部给事中签署意见才行。
所以六部给事中这样的小官就是典型的位卑而权重,至于司礼监的太监,在没有东厂以前说白了就是个管印章的,压根没权力。
可是大明的厚实皇帝懒鬼太多,自己好不容易投胎生在了皇家,还好命成了皇帝,难道不该好好享受人生,每日里难道不应该吃喝玩乐,流连于花丛之中?
批阅堆积如山的奏折?当皇帝是享福的还是来遭罪的?
所以为了偷懒,为了享乐,不胜其烦的皇帝便将批阅奏折和盖章的权力直接交给了司礼监。
这等于是太监完全行驶了皇帝的权利,再加上东厂的出现又归司礼监管,如此一来司礼监太监如果再被皇帝刻意放任,自然便会权倾朝野。
朱厚炜不懒,但是他也很烦,面对如山般的奏章,换了谁都烦,关键的问题还不在于奏章多,而是在于屁事太多。
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有捕风捉影的弹劾,这些官员才不会管你受得了受不了,他们只管写,而且废话一箩筐,写个上千字都不带扯正题的那种,让皇帝想不烦都不行。
于是朱厚炜也打算把批折子的权继续交给司礼监,这倒不是他想偷懒,想要在昏君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而是他么的受够了!
当然,他把这权力交给司礼监也不是如正德、天启那样完全撂挑子,他让司礼监做的事是简化。
让太监将每封奏章的核心思想或者内容简化到几十个字,让弹劾的奏折把弹劾谁,什么原因弹劾直接列出来,然后让他批复。
当然,这么做,司礼监依旧可以避重就轻,但是没办法,这是制度的问题,一天不改革一天就没办法彻底解决掉。
现在书案上的奏章差不多有三四百份,朱厚炜要是真看完的话,今天一天别的什么事也都别想干了,所以他只拿起了面前的那一封。
打开奏折,奏折上面便是司礼监已经罗列整理好以后,具像出来的全部奏折内容,朱厚炜走马观花的一件件看下去,屁事直接略过,大事朱厚炜按照编号在奏章堆里面取出来,直接打开写好意见,内容直接不看,如果写错了奏章,那就是编号错误,司礼监的责任。
国家大事上犯错,负责的太监有的是苦头吃了。
至于小事,但凡朱厚炜没亲自批复的,负责的太监直接在后面批复三个字。
知道了……
除了奏事的折子外,其它便是弹章,不过这种折子但凡朱厚炜不批复,那便是留中。
留中的意思更简单,处理也更方便,往边上一扔,全当浪费纸了……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