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不是说此制不好,而是因时易事,任何祖制都有不合时宜的时候,既然不合时宜,那么自当革之、变之。
这就好像是太祖皇帝颁布的宗室奉养制,开国之初,宗室才有多少?而今又有多少朱家子孙,太祖皇帝何曾能想到自己的子孙在经过一百多年之后,会有如今的规模?
大明若是千秋万代,届时朱明子孙又有多少?百万、千万还是数千万,届时便是集天下之力,能养得起朱家的子孙吗?
不能!既然不能为何不早改?至于诸位宗亲,你们确实是有自己的封地,可朕曾经也是藩王,知道约束藩王的道道枷锁。
你们被困于一地,无诏外出形同谋反,而谋反最轻都是除爵!
这样的日子诸王难道还没有过够吗?就算诸王乐在其中,难道诸王也觉得自己的子子孙孙也会乐在其中?”
朱厚炜很是心平气和的说着,诸王也只是静静的听着,然后不知不觉的咀嚼着朱厚炜的话。
朱厚炜说的这些话有道理吗?当然有。
他们身为藩王,身份尊贵确实不假,可惜却没有丝毫自由可言,王府里的长史还有无处不在的暗探、锦衣卫就是一双双盯在他们身上的眼睛。
他们的恶事一桩桩,一件件,都会事无巨细的汇报到京城之中,当然,身为藩王就算做些恶事也是无伤大雅,至少没有恶贯满盈的话,朝廷也不可能拿他们开刀,否则就算是皇帝也会被口水喷死。
然而失去自由呢?当一只被困在圈中,整日里面只知道混吃等死的猪难道就真的开心了?
永乐靖难,连累子孙,为了不让藩王作乱,裁撤藩王三卫也就罢了,可将他们圈禁,诸王能没有怨言?
只不过是敢怒不敢言罢了,如今他们又被圈在了京城,同样是忍气吞声,到底是好还是坏,谁又能真正说得清呢?
有些事如果不被提出来,那么身在其中的人或许不会多想,甚至会去选择性遗忘掉,但是现在朱厚炜把话说出了口,他们就不能不去想,而且因为朱厚炜的话在前面,所以诸王想的时候便会被引导。
引导之后还会对比,这一对比就会发现,一个是有封地,但封地就是猪圈,一个是没封地,但是他们已经不是猪……
半斤八两罢了……
但是诸王都知道,皇帝召集他们来此,很显然不是要开解他们心里面的愤懑,而是有事,至于什么事,是好事还是坏事,谁都不知道,于是诸王静待朱厚炜的后文。
“朕相信,朱家的子孙没几个废物,他们也有热血,也会想要建功立业,乃至千古垂名,然而因为祖制,让他们没有机会,所以他们只能浑浑噩噩的去蹉跎一生。
这是我朱家子孙的悲哀更是皇家的不幸,同样也是朕的责任,朕曾经说过,会给朱家子孙机会,但凡我朱家子孙熟读圣贤书者,可与天下士子同场科考,只要能成为举人,朕就优先给他们做官治政的机会。
朕就不信,那些寒门士子连买笔墨纸砚都要精打细算,而王室拥有海量的资源可以聘请最好的西席,朱家子孙还能竞争不过天下士子!”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