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所以这事不能急,急也没用,唯有等到王守仁将天下兴学事给落实到大明绝大部分地区,然后再等新学读书人从府学、州学结业,那个时候朱厚炜手上人才济济,也就有了撼动儒家的底气,不说把儒家一棍子打死,至少不能继续让儒家独霸朝堂。
然而这个时间很长,起步八年……
还有宦官,大明的宦官,尤其是大太监和其它朝代有很大不同,大明的宫里面可是有内书堂的,这是一个专业培养太监读书的学校!
宫里面的小太监被净身之后,只要年龄合适就可以进入内书堂学习,而教授太监的则是翰林院翰林或者大儒!
之所以会有这么一个机构,完全是因为皇帝太懒,当然,好不容易命好投胎到了皇家,还他么成了皇帝,难道不该好好享受人生,难道不该每天左拥右抱,纸醉金迷?
皇帝又不是苦力,让他整日批阅又长又臭的奏折?他是来享受的还是来受罪的?
就连雄才大略的永乐皇帝都设立了内阁来帮忙分担政务,其他皇帝就更不用说了……
但是内阁也不可能帮皇帝批奏折啊,于是司礼监的太监,作为皇帝的身边亲近人,他们就该出来分担分担压力了。
司礼监作为各监之首,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有掌印之权,当然掌印说白了就是盖章的,但是皇帝不耐烦,于是把批阅和盖章的权力全部给了司礼监,再到后来又出来一个东厂,而东厂的提督也是司礼监的大档,于是司礼监在大明历史上权力终于达到了巅峰。
甚至只要皇帝全力支持,司礼监的大太监就能死死压制住外朝,刘谨和魏忠贤就是大明宦官的巅峰代表人物。
司礼监的太监需要批奏折,等于是要替皇帝拿出处理意见,那么没有真凭实学怎么行?
于是内书堂出现了,内书堂的小太监说白了就是大太监的种子,是有很大机会进入司礼监成为皇帝的贴身秘书的,当然,前提是能拜一个好干爹……
小太监和外面的书生不同,外界的读书人走科举出仕的路子,就算走不通连个秀才都考不上,他们也能去成为先生,去执教私塾或者成为殷实人家的西席,一句话,锦衣玉食谈不上,但优渥的日子还是有机会过上的。
但是在皇宫里面,小太监虽然不需要科举,但是竞争更惨烈,可以说内书堂里面的任何一个小太监彼此之间就是劲敌。
皇宫里面的位子就那么多,如司礼监和御马监那样的地方位子更是稀缺,想要从内书堂当中脱颖而出,他们从小就要经历空前残酷的尔虞我诈。
想要出头的小太监不但要机灵还要学业好,他们从小就被灌输一种理念,就是你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出人头地,而是如何在皇宫这个残酷的斗争环境当中坚强的活下去!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