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太仆寺少卿张春……”
朱国强在心里念叨着这个名字。
尽管对这个人没有什么印象,但是在明人的口中,他却是堪称苏武式的人物,他是崇祯四年于大凌河之战中被俘,当时有三十三名官员将领被俘,当场被杀了二十五人,诸人见黄台吉皆行臣礼,只张春不跪。在所谓的《清太宗实录》记载说,“被擒各官见上皆跪拜,独张春不跪,上怒援弓欲射之,代普谏“我们前此阵获之人何尝不收养,此人欲以死成名奈何杀之以遂其志乎?’遂置之”。张春拒绝进食,要求速死,后来虽被带至沈阳,安置三官庙里软禁,却始终初衷不改,表现了宁死不屈的精神.关于他被俘及科居沈阳的情形,各传传文记载甚详。而左氏《张公传》尤为详尽突出。
不过,对于这些朱国强并不了解,不过对他有些好奇。
晃如隔世!
置身于府院中,张春愣愣的看着左右的那些明军,能够生见大明官军,远远出乎他的意料,甚至于面对东虏的接连入寇,已经绝望的他,只是一心求死了,在他看来,大明已经错过了最后议和的机会了。
尤其是在得知黄台吉又一次挥师入寇后,绝望至极的他原本已经打算绝食而死了,可谁曾想却看到了明军打下盛京的一幕,当时他只以为是有虏首作乱,在兵丁闯入时,还曾一心求死。
在张春步入房中时,朱国强看着桌上的厚厚几叠纸,每一张上都书写着相同的话语。
“大明太仆寺少卿张春不敢忘君父,天地神明监之!”
十年如一日,每日必书!
刚才他特意询问了一下张春的情况,在被软禁“太庙”时,他一兴一动一方一行,都表现对大明的忠贞不二,甚至坐立必向西,每逢朔望西身四拜,见到黄台吉也是称其为“虏酋”。这人气节上确实不亏!
感叹间,朱国强听到伴着脚步声传来的话声。
“罪臣参见世子殿下!”
见到世子爷时,张春连忙长揖行礼。
“张少卿何罪之有?快快免礼!”
走上前扶起张春,朱国强忍不住称赞道,
“少卿身陷虏巢十年,能坚守明臣气节,实在是让人钦佩的很!”
“世子爷谬赞,下臣只是徒有虚名而已,反倒是世子爷今日领兵克复沈阳,想必那虏酋必定是兵败锦州了?看来复辽有望了……”
当年刚被俘虏张春之所以没有选择绝食而死,是为了沟通议和,在他看来只有通过议和才能让大明缓下一口气,将来才有复辽的可能。可现在,沈阳已经被克复,那收复辽东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恐怕要让张少卿失望了,此次我北伐辽东,不过只是趁黄台吉入寇中原、锦州,趁它兵力空虚,从扬州出兵以海路直捣黄龙而已,一但黄台吉得知消息,回师沈阳……”
抿抿嘴,朱国强并没有继续解释下去,反倒是张春被惊得好一会才回过神来,如此千里滔海北伐,这位世子爷可,可……单就是这份胆量就让人佩服的很,难怪今上会打破祖制以其领兵。
“这么说,世子爷是准备撤兵了?”
“此次进军沈阳,意不在夺城,而在丧其志,泄其势,糜烂沈阳,杀其父子,掳其妻女,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自此之后,建奴但凡再有入寇之心,势必会担心我再以海路直捣其腹地,所以,他们必定不敢再入寇关内。”
“世子爷英明!若是如此,实在是我大明之福!”
张春揖手恭维一句,然后像是想起什么似的,直接说道。
“世子爷为何不能去旅顺?”
张春的建议就像是一道闪电似的,让朱国强的眼前顿时一亮。
去旅顺!
“世子爷,在黄台吉出征前,曾于太庙求喇嘛保佑,下臣曾听他提到,这次入寇关内于过去不同,他在旅顺云集舟船不下四五百艘,计划经海路把入寇时掠来的钱粮运至回辽东,所以,尽管兵力紧张,他仍然没的调动驻扎在旅顺的几千虏兵,现在那些虏兵大都在船上,旅顺必定是座空城……”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