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们部队的吗?”
“有点像,又不太像。如果在部队,像他这么大年纪的最多是正连。”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火辣辣的,岸上船上都很热。
韩渝今天上身只穿了一件短袖,下身穿的是迷彩裤,没佩戴预备役少校军衔,刚才又忙得顾不上自我介绍,杨镇长和中校搞不清楚他的身份。
他搭乘监督48刚走,浮吊船就在陵港拖001的拖带和之前抛下的尾锚帮助下,缓缓靠向溃口,伸出长长的吊臂。
吊臂下面挂着张江昆等人用钢材焊接的简易桩架,一根桩木早就安放在桩架的桩槽里。
一个132团的战士举着对讲机,打着手势,指挥浮吊船上司机把桩架往溃口内侧吊。
这边的另一个战士和乘铁划子绕到溃口对面的一个战士,各持一根浮吊船上的老班长抛上来的绳子,慢慢拖拽不断调整桩架的姿态和入水的位置。
随着一阵急促的哨声,桩架稳稳的竖立在溃口内侧。
紧接着,安装在桩架上方的桩锤启动,冬冬冬几下闷响,桩木就这么打了进去。
如此反复,连续三次。
前后用了大约十五分钟,四根又长又粗的木桩就打好了。
打好溃口里面的桩,接着打溃口外面的桩,也是一连打了四根。
杨镇长和中校站在大堤上,能清楚地看到浮吊船上的人正在紧张地拆卸桩架,一条铁驳船在绞缆机的作用下,正在缓缓往浮吊船边靠。
“船上是什么?”
“估计是石头。”
二人正议论着,吊车再次启动。
桩架拆掉了,现在只有钢丝绳和吊钩。
只见一垛垛绑扎的严严实实的沙袋被吊车吊到溃口上方,在岸上的战士指挥下,接二连三的投进溃口,前后不到十分钟,口子就成功堵上了!
二人看的目瞪口呆,就在半个小时前以为守不住的上百群众顿时一阵欢呼。
船上的人并没有就此结束,先吊上了几十捆编织袋,就又开始紧张地拆卸吊钩,不知道又要换什么工具。
这时候,十几个穿着迷彩服的战士,竟从浮吊船上往刚封堵上的溃口上方架上了一个长长的皮带输送机,灌满土并且扎好口的沙袋,就这么一个接着一个往岸上送。
岸上的几个战士不断把沙袋往溃口两侧抛投,动作娴熟的令人惊叹,转眼间起码抛投了一千多袋。
这边刚抛投好,那边的吊车换上了大抓斗,开始把另一条船上的石料往溃口外侧的水里抛投……
当一个头戴迷彩帽的预备役上尉捧着文件夹上岸请杨镇长签字的时候,陆军中校下意识抬起胳膊看手表,赫然发现人家从赶到这儿喊话到抛投完护坡的石料,前后只用了四十二分钟!
“同志,你们的设备真好,效率真高。”
“二位,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我们还要去赶下一场,麻烦在这儿签个字。”
“好。”
“这是我的名片,我姓孙,我叫孙有义,这上面有我的联系方式。今天只是临时抢护,等我们抢护好其它险情,我们会过来对坍塌溃口处进行加固。”
杨镇长接过名片一看,赫然发现对方是江南省军区陵海预备役营抢险施工技术分队的工程师,急忙道:“谢谢孙工,麻烦孙工了。”
“不麻烦,这是我们的工作。您贵姓,能不能留个联系方式。”
“我姓杨……”
孙有义飞快地记下了杨镇长的职务和联系方式,转身看了看刚堵上的溃口,接着道:“杨镇长,我们刚才既是在抢险也是在施工,按规定要做抢险工程的资料,等送走第三次洪峰,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会联系您,到时候可能需要麻烦您帮我们完善下资料。”
“没问题,我的手机二十四小时开机。”
“好,就这样了,二位再见。”
孙有义敬了个礼,就上船走了。
杨镇长和陆军中校这才注意到预备役部队封堵住的溃口两侧,竟多了两块大牌子和两根红白相间的楠竹路障!
一块大牌子有点像工厂企业搞基建的工程概况牌,上面写着工程名称、地点和抢险施工单位等等。
另一块是关于防汛的宣传牌:
抗洪不怕险情多,就怕查险走马过。
堤身堤脚两百米,都是诱发险情窝。
老险段上藏新险,涵闸险情是大祸。
及时发现是关键,果断处理安全多。
两块大牌子的落款不是传说中的陵海预备役营,而是“中国陵海港工程项目指挥部”和“中国陵海路桥工程公司”!
只有挂在路障下面禁止车辆通行的小牌子上,是江南省军区陵海预备役营。
杨镇长越看越奇怪,低声问:“景政委,他们到底是部队还是工程公司?”
陆军中校想了想,笑道:“既是预备役部队也是工程公司,因为预备役部队只有执行任务时才集合,预备役官兵平时都有本职工作。”
“跟我们这儿的民兵差不多?”
“嗯。”
“我说他们效率怎么这么高呢,原来是做工程的。”
“杨镇长,不说他们了,我们赶紧灌沙袋把,水位好像又涨了点。”
“对对对,先干活。”
杨镇长意识到现在不是八卦的时候,急忙喊道:“刘支书,口子堵住了,赶紧带人下去挖排水沟!把涌进来的水排掉,大堤不能总泡在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