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朱英和他的小皇叔们(2 / 2)

前面就藩的藩王们回来的时候,朱松虽然只有十来岁,但也缠着哥哥们讲述就藩后的事情。

听到的都是数之不尽麻烦事,朱松最怕的就是麻烦事。

历史上的朱松,确确实实一辈子都没就藩,最后病逝在京师。

称呼朱英为长孙殿下,其实也是没错的。

哪怕是在这里年龄最大的朱栴,洪武十一年出生,今年才十四岁。

朱英可是洪武七年生的,比之大了四岁。

其他人家,按照辈分喊一声大侄子没问题。

但皇家就不同了。

关键在于朱英还是皇嫡长孙,现在大明皇室这情况,傻子都知道变就是未来的皇帝。

敢托大?

藩王的事情,谁还不明白呢。

父皇能够如此,大哥也能如此。

但大伙都是读书过的,藩王的问题,可不仅仅只有大明有,历史上多得是。

现在还没就藩呢,托大那岂不是找罪受么。

给一个鸟不拉屎的藩地,那就只有凉凉了。

所以几位皇子,也只能称呼一声长孙殿下,同时能表达自己的尊重。

十六皇子朱栴沉默不说话,其实心里对于就藩的事情,也是有意见的。

十八皇子朱楩数次欲言又止,目光不经意间向朱权转过去。

沉默良久,众人的目光汇集在十七皇子朱权身上。

“咳咳,十七弟,不然你跟大伙说说,长孙殿下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咱们要是见着了,心里好歹有个底呀。”

十六皇子朱栴轻咳两声打破僵硬的气氛,而后对着朱权问道。

朱权见过长孙殿下的事情,早就通过朱允熥的小嘴传开了。

只不过早前虽知道,也不好明说。

而河南瘟疫那边的事情传来,大伙也忍不住了。

朱权左右看看,见都望着自己,也知道躲避不过去了。

微微迟疑后,开口道;“长孙殿下是大哥长子,父皇长孙。在性格上,更像父皇一些。”

听到这句,众人心头一凛,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父皇什么性格,谁还不知道呢。

像父皇也就意味着,往后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不过长孙殿下在处理事情上,和大哥也有些相似,没父皇那般严厉。”朱权补充说道。

话音刚落,数道呼气声传来。

众人的目光都有些幽怨了。

就不能一口气把话说完嘛,搞得提心吊胆的。

“那这般说,长孙殿下其实挺好相处的?”朱栴不由问道。

朱权回想起和长孙殿下见面的场景,不由点点称是。

就在朱橞想要说点什么的时候。

外面突然传来宦官的声音:“长孙殿下到!”

......

朱英在前往左顺门,看自己这些小叔们的时候。

春和宫中,黄子澄正在教授朱允炆儒学经典。

和曾经精神抖擞不同,现在的黄子澄,眼神里已经没有光了。

河南瘟疫的事情,让黄子澄更加明白。

如今的长孙殿下,已经是势不可挡,允炆殿下,再也没有一丝机会了。

“奈何,奈何。为什么就不能晚上几年呢。”

黄子澄心中感叹。

给允炆殿下的时间,太少了。

连太孙都还没册封上,就出了变故。

十年都过去了,为什么就不能多等几年再过来。

想到这里,黄子澄不由看向允炆殿下。

恰好,此刻的朱允炆正抬头看向黄子澄。

两两对视下,似乎两人通过眼神的传递,已经明白了什么。

“先生,你说往后我们该怎么办呢。”

朱允炆有些苦涩的说道。

在最初被皇爷爷定位太孙的时候,黄子澄就跟朱允炆聊过关于藩王的问题。

现在就有点尴尬了。

曾经聊如何处置藩王,现在自己往后就是藩王。

处置别人的人,变成了被处置的人,这世道,当真奇妙。

黄子澄闻言,先是悲哀。

而后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浑身一震,随即说道:“殿下当用功读书,尤其是在操练上,切记不可备懒。”

“只有这样,才能求到一个好的藩地。最好的办法,就是尽早就藩。”

黄子澄意识到自己这段时间,陷入到魔障中去了。

自己跟随着允炆殿下,再不济也能在藩地干上一番事业。

就目前这情况,允炆殿下就藩后,怎么说自己都是执掌政务。

人要懂得知足,抱负小点就小点,总不会差到哪里去。

虽然有些可惜,但也没办法不是。

还不如赶紧趁着陛下心中的愧疚就藩再说。

真要到了长孙殿下接手的时候,那藩地安置在哪里,可就不好说了。

朱允炆听到这话,眉头一下子就皱了起来。

说道:“可是前段时间,皇爷爷那边对诸位已经封王未就藩的皇叔们交代,在就藩上,可能会有很大的变故。”

“意思便是并不会马上就安排就藩事宜。我想来,这很有可能就是大哥的意思。”

“怕是曾经先生说过的藩王问题,大哥已经意识到了。”

朱允炆的语气很无奈。

虽然他也想,但目前情况不允许呀。

娘亲也说过类似的话,可自己封王都没个影呢。

这般说来,现如今还定着,下个月自己册封太孙。

皇爷爷至今没有撤销掉,让朱允炆很是尴尬。

尤其是碰到朝臣的时候,还是太孙太孙的喊着。

这让朱允炆远远看见朝臣,都避开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