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斯又说学校好几个女生想出国都找她帮忙,不过他都拒绝了。
“她们以为,去美国就是进天堂,其实并非如此。”威尔斯耸耸肩膀,一脸遗憾:“她们的想法太天真幼稚,这样会吃亏的。”
“你说,他们为啥一个个急的都想出国?外国真的有那么好吗?遍地是黄金?”正在洗杯子的沈金柱突然转过头插了一句。
“七十年代动乱结束,咱们中国成为最牛逼的社会主义国家,热心的中国人纷纷走出中国去解放世界三分之二处于资产阶级压迫下水深火热的劳动人民。”崔东风懒洋洋来了一句。
“滚!”沈金柱毫不客气,这家伙又在这里发神经了。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也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夏红军突然想到一句话,脱口而出。
“对,夏说的对,那里即使天堂又是地狱。”威尔斯哈哈大笑。
夏红军没有说话,他想起了九十年代一部很有名的电视剧《燕京人在纽约》,讲述了一批燕京人在纽约奋斗与挣扎的生存故事。
刚才夏红军说的那句话,就出自开篇第一句。
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的这股出国热,愈演愈烈。
只要说出国,不区分国家,美国,日本,西欧,东欧……新西兰,马来西亚,泰国,各大名校特别是名清北科等大学生倾巢而出。
于京沪等大城市演电影的、唱歌的、演话剧的、跳舞的、打乒乓球的、拉提琴的、画画的……所有能想到的几乎倾巢而出,有人说八十年代一线青年电影演员95出国了,大概就剩下刘晓庆唐国强。
典型的例子就是抛下如日中天的事业,甘愿为了去美国洗盘子的影后陈冲。
还有个特点,除了名校生出国外,社会上已经参加工作的、二十多三十多岁的人辞职出国的特别多,就如《燕京人在纽约》里的姜文扮演的王起明是燕京某乐团有名的大提琴手。
当然,更不用说各种借高利贷给蛇头去偷渡客。
这年头,偷渡去美国的人被戏称为“万八哥、万八嫂”,意思是他们交给蛇头的偷渡费用是一万八千美元!
一万八千美元按照现在的黑市价将近15万人民币!在这个年代可是天文数字,但依旧挡不住有些宁可变卖全家资产甚至借钱交给蛇头。怀揣着各种梦想用各种方式成群结队奔赴异国他乡。
“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也就是从这个年代开始流传的吧?
最近那部《渴望》写完之后,自己就一直没动笔,主要是没找到好的题材。
要不咋也写一部关于出国留学这方面的?
只不过,现在自己的身份只是一个大学生,根本没出国,即便是按照来这个时代前自己在电视网上看到的故事写的有板有眼,可是谁会信?
这是个问题。
既然没法动笔,夏红军也不着急,暂时放在一边。
没准哪天兴趣来了,也去外面的世界转一圈呢?
这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作为这个年代有名气的诗人学者,外出访学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像舒婷、北岛、顾城、杨炼他们都出国访学过,今年春天北岛又去了英国的杜伦大学做访问学者,中途还给夏红军写了一封信,鼓励他有机会也出来看看。
“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
这是北岛在信中的最后一句话。
没想到,机会很快来了。
一周之后,夏红军突然接到学校通知,代表燕师大参加高校学生赴美访问团,在暑期前往美国当地高校大学生交流学习。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