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爷爷会说书?”易朝州十分想进茶馆瞧瞧。
赵琼道:“是啊,我们以前住在柳陶的时候,他还在那挺有名气的,人人都爱听他说书,我也每天都听,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她看了一眼易朝州,“你想进去听就听罢,反正我们只是随便逛逛。”
易朝州和赵琼一起走进茶馆,这茶馆里面位置很小,凳子都被坐满了,他们随便找了个角落的空地站着。
“你爷爷都会讲什么故事?”易朝州问。
“才子佳人、历史传说、鬼神异闻……他都会说。”赵琼答,“他现在正讲的是周末代皇帝的故事。”
“这故事我听过好多回了,襄禾之所以改名为襄陵,就是因为周的末代皇帝死在了这儿。”易朝州道。
赵琼道:“我也听过好多回了,这故事当不得真。”
“为何当不得真?史书上是这么写的,人人都说这故事是真的。”易朝州瞪眼。
赵琼不甚在意地道:“史书?史书有野史和正史之分,襄陵的传说故事就属于野史,是民间编纂的。凡野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若摆到桌面上仔细研究,那可是要闹笑话的。”
“照你的说法,野史和正史还不一样吗?”易朝州难以理解。
“你分不出,那是因为你不识字,没有读过私塾。”赵琼耐心解释,“燕朝建立后,皇帝命人重编前朝史书,名《周史》。上面记载,周皇帝在燕军攻入都城之时,亲手赐了妻子儿女毒酒,拔剑斩了左右近侍,而后自焚宫殿——周皇帝是被自己放的火烧死的。”
“那、为什么……”易朝州傻眼了。
“为什么民间传说都道周皇帝没有死,还逃到了襄陵?这我就不敢妄言了,毕竟正史也没有对这个进行解释。”赵琼耸了下肩膀,“但是我之前也说了嘛,野史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按民间流传的说法,燕军在攻入周皇宫后只看到了被付之一炬的辉煌宫殿,他们掘地三尺,寻找周皇帝的尸体,却一无所获。所以喽,想象力丰富的人就开始借这个传言编故事了,最后越编越离谱。”
“襄禾又是为何更名襄陵?”易朝州问,“难道不是因为周皇帝?”
赵琼笑了,“襄禾在不知多少年前就已经被叫做襄陵了,我哪知它改名是因为什么,谁会记得几百年前的事?”
事实上,就连《周史》的内容也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
这史书毕竟是由燕来编纂的,里面的东西不知有几分真几分假?
“你怎么知道得那么多?”易朝州隐隐觉得有些挫败。
同样是这个年纪的人,赵琼说话做事总是不急不缓,条理清晰,懂得的学识也很多,让他不得不佩服。
赵琼说:“我跟爷爷学的识字,太爷爷当年是个读书人,所以家里存了一些书籍。后来这些书读完了,我偶尔就去城里的私塾偷听,遇到好说话的老先生就和他聊几句……就是各种史学书籍不好借,我一提借书的事,他们就把我给打发走了。”
“你想科举吗?我爹娘说,能考过科举的人都去当官了。”易朝州道,“你如此勤学,在我认识的人里面没有比你更会读书的人了。”
“勤学?我可一点都不勤学,我读书不是奔着科举去的,只是觉得这些知识既新鲜又有意思,所以才费尽心思地去了解,说不定我将来哪天对这些不感兴趣就不学了。”赵琼道,“当官太费事,又要爱护百姓又要敢于进谏,当官难,当个好官难上加难。真麻烦,不想当!”
易朝州用“你是不是傻”的眼神看着赵琼,他感觉赵琼浑身上下都透着一种随心随性的气息,她想干嘛就干嘛,别人都觉得读书好当官好,她就不是很在意这些。
“你看什么看,你难道觉得这官是我想当就当的吗?有些人想当官,还不是当官的材料呢。”赵琼瞥了易朝州一眼,用前两天赵老三教育她的话回道。
“你是说你不是当官的材料?”易朝州张了张嘴,隔了好久才问,“我听你刚才的话,好像只要你想就一定能当上官似的!”
赵琼思考片刻,“打个比方吧,你想当将军,但是,从现实因素考虑呢?你不懂行军打仗,没有上过战场,不会识字,不懂兵法,从出生到现在连襄陵都没走出过,我爷爷算出你发迹之所在北地城池,可若你一辈子都缩在襄陵不去北地,这算命就全然做不得数了!照你现在这样,你觉得你能当上将军?”
易朝州无法反驳。
“再瞧瞧我,一个和爷爷相依为命连学都上不起的穷光蛋,没读过私塾,无人教导,无权无势,科举无门,马上连生计都维持不住了。纵然我比没上过私塾的人多懂了那么一点知识,那又如何呢?比我懂得多的人也有很多!”赵琼半开玩笑地说,“从现实因素考虑,我能当官的几率也无限接近于零。”
赵琼虽是这样说了,但是谁不想功成名就名垂千古?
然而重点是,在乱世当官,几乎等同于送命啊!
赵琼面前并非只有一个选项,她没有必要选择最难的路。
“所以呢,蛋蛋,你想当将军首先还是要学识字啊!”赵琼拍拍易朝州的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