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蒲城人口有三万之巨,街道宽阔、建筑高大,可以说是一个繁华的城池了。
城中戏坊、青楼、集市、酒楼、客栈个个不缺,因为临近燕都城宿阳,所以经济十分发达,有钱人多。相比饱经战乱之地,长蒲的生活可以说是非常安定了。
褚建之觅的那个媒婆递来了消息,说找到了几个好的人家。如果他们家有个当家的女人,便可以好好上门相看一番,可是褚建之是一个大老爷们,不方便上门,赵琼一只以男子身份行走,当然也不便上门。
褚建之这些年一直没有放弃让赵琼恢复女子身份,他早些年带着赵琼这个小女孩也觉得不大安全,就继续让她扮作男孩了,后来生活安稳了,褚建之想让赵琼做回真正的女孩子,结果她死活不同意。褚建之给她买了好看的衣裙还打了一套银首饰,赵琼起初图新鲜穿戴了一下,过了两天她觉得实在不习惯,于是又换回了男子的装扮,衣裙首饰都压箱底了。
因为此事,褚建之愁白了几根头发,可又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每年添置新衣的时候都会继续让裁缝给赵琼做男装。
再说褚时勉娶亲之事。他一副温润儒雅的长相,满身书卷气,说话做事都让人感觉如沐春风,加上他之前很得夫子喜欢,读书读得好,有不少人家都琢磨着要把自家女儿嫁给他,直到后来褚时勉一直不肯考取功名,又传出了褚家兄弟恃才傲物的言论,来找褚家结亲的人就少了。
褚建之不知该怎么相看儿媳妇,赵琼也不知道自己将来的嫂子会是个什么样的人,好在褚建之找的媒婆是个靠谱的,她把这几家姑娘的情况都摸清楚了。
“王家姑娘今年十六,相貌端正,爹是个秀才,娘是一个接生婆,她品行也可,还会识字读书,颇为难得。老婆子我亲自去看过了,确实是个好姑娘。”媒婆道,“隔了两条街还有一户姓刘的人家,他们家姑娘今年二十,是个老姑娘了,全因原来跟她议亲的一户人家儿子掉下马车摔死了,她爹也过世了,剩下一个眼睛不大好的老母亲。刘家姑娘守孝了几年,于是年纪就大了。不过这姑娘模样倒是生得极好,比王家姑娘长得好看。她守孝期间事事都打理得妥当,是个有孝心的,人也能干。”
赵琼听得头晕,她对未来嫂嫂没什么太大的要求,反正娶妻的是褚时勉,她顶多是希望未来的嫂嫂会是一个品行端正好相处的人。
“时勉,你有什么想法?”褚建之面向儿子问。
褚时勉道:“儿子还想先问问爹的想法呢。”
赵琼瞅瞅二人,顿觉无奈。褚时勉能有什么想法?他连人家姑娘的面都没见过,单凭媒婆的描述肯定没办法定下来。
“王家姑娘识字,大哥觉得她如何?”赵琼认为夫妻感情要想顺遂,还是需要有点共同语言的,褚时勉学问高深,妻子不识字可能会跟他说不到一块话。
“识不识字不重要,品行端正即可。”褚时勉道,“我听闻那刘家姑娘是个有孝心的?”
媒婆立刻道:“刘家姑娘的爹是个石匠,造房子时被房梁砸到了脑袋才死的,她娘瞎了一只眼睛,这些年全靠她照顾,确实有孝心。”
褚建之问:“这姑娘家里还有没有别的兄弟姐妹?母亲只靠她一人奉养吗?”
“她是家中独女,这家人福薄,只生了一个女儿。”媒婆道。
赵琼听得纠结,要是把人姑娘娶回来了,那她老母亲可怎么办?她又没有兄弟姐妹,总不能把母亲搁在那儿不管罢?
褚建之询问地看向褚时勉,褚时勉思索了一会儿,道:“刘家姑娘年纪大,我瞧着她估计会稳重些……”
众人又商量了几句,最终褚时勉未来媳妇的人选暂定为刘家姑娘了。
褚建之和媒婆说了会儿话,接着又开始考虑彩礼的事情。
待事事都询问安排妥当了,那媒婆看看赵琼,一张老脸笑得跟菊花一样灿烂,“你们家这小儿子也到了该议亲的年龄了罢?可需我帮着相看一番?”
褚建之噎住了,褚时勉嘴里含的一口茶水差点喷出来。
“这事儿不着急,我先等着大哥的喜事办完再说。”赵琼装模作样地道,“哪有大哥的事儿还没定下来,我这个当弟弟的却开始议亲的?”
“是这么个理儿。”媒婆笑道。
送走了媒婆,赵琼脚底抹油似的溜回房间,说要研习古文。
她坐在自己房间的书桌前,盯着桌面上的砚台笔墨,心中浮现一抹淡淡的怅然。
日子总要继续过呀。他们在长蒲扎根,如今生活也算走上正轨了,褚建之的生意越做越好,褚时勉也要娶亲成家了,指不定明年这个时候赵琼就能当姑姑了……
可是,爷爷如今在何处?易朝州在何处?元璟、元瑶在何处?褚家亲眷在何处?
也许有人死了,也许有人还活着,也许有人继续颠沛流离忍饥挨饿,也许有人和赵琼一样找到了一个安身之所。
一个被赵琼压在心底很久的念头再次浮了上来——她想回南方。
去襄陵看看、去承平看看,如果有可能,赵琼还想去一趟柳陶看看被爷爷卖掉的老宅子还在不在。
赵琼是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相比面食她更喜欢稻米,中原四季分明,她比较适应的是南方温润的气候。赵琼真的很讨厌下雪,也特别讨厌寒冷的刮风天,南方冬天大多是不下雪的。
哪怕在中原待了这么多年,赵琼还是感到很不习惯。
明净的窗纸几乎可以将外面的雪花映出来,她闷闷不乐地看着院子里那个堆得格外丑的雪人,心里期盼寒冷的冬日赶紧过去。
赵琼喜欢过年时喜庆热闹的气氛,因为她的生活实在是太无聊了,无聊到她想给自己多找点事儿干干。
写戏文就是赵琼一时无聊的行为。
爷爷说书的本事好,赵琼听着这些乱七八糟的瞎编的故事长大,渐渐的也变得很会瞎编了,有一段时间她天天去戏坊里面看戏,结果发现戏坊里面翻来覆去的就会演那几部戏,赵琼一时起兴就写了一部戏文,然后卖到了戏坊,没想到演出来之后还挺受欢迎的,后来赵琼就经常写戏文卖给戏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