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吕端大事不胡涂(特鸣谢书友 0… 的张月票!)
开熙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二日早朝。
经君臣间数日讨论后,议定了赴大小琉求主政的刺史等官员。
第一批募集到的自愿赴大、小琉求定居的大周百姓五十万人,则议定于五月一日前,赴扬州、江陵二处码头汇集,由皇家海军战舰运送前往。
次辅、吏部尚书李沆出班道:
“启禀陛下,我大周承唐制,行政区划本是为道-府-县三级。
因太祖时国土狭小,而四周皆虎狼之国,因而道为虚设,以府-县两级制便于军事上攻守。
陛下乃万古圣君,自登极以来,十年养百姓,又十年统一中国,再十年开疆扩土,大小琉求的州府一设置,如今我大周州府数目已超过一千一百个。
数目众多之下,朝廷无论在官员委派还是税收方面,都感有些力不从心矣。
以臣之见,不如恢复道-府-县三级体制,以道总揽一方政务,似可提升现今的行政效率。
唯陛下明鉴。”
唐朝时期在行政区划方面,首创了道和府的建制。但是“道”这一级的行政区划没有太多的实际权力,唐朝的行政管辖主要由总管府、都督府、节度使等掌控。
贞观元年,唐太宗李世民将全国划分为十个道。这十个道由北向南包括了河北、河东、关内、陇右、河南、山南、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
到了唐玄宗时期,又把全国划分为十五个道。
贞观十四年(0年),全国共设0州(府),下辖一五五七个县。开元年间又将山南、江南各分东西,并增置京畿、都畿、黔中三个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道设州、府,州、府下设县,开元末年,全国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一五七三个县。
公元七五五年爆发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极大削弱了唐王朝中央的权威和实力,自此唐朝进入藩镇割据时代。
而这些割据的藩镇,正是各道的长官:节度使、观察使、都防御使。
唐朝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很多,为有效管理突厥、回鹘、铁勒、室韦、契丹、靺鞨等各民族,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以及大量隶属于六大都护府的都督府和羁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