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节(1 / 2)

就连电影的前期宣传活动他都没能去参加。

苏严逮着他观察了好几天,只能摇头道:“果然是天机不可泄露。”

继续算卦也只能算出苏星河二十五岁那年有大劫,至于什么劫,多久的劫,还真算不出来。

于是大家只能悬着心,等着靴子落地。

不过在靴子落地之前,电影还是要上映的。

因为两部电影同时上映,两个首映礼在同一天,所以苏星河要跑两个场子。

万幸剧组考虑到他的情况,宣传的地点和时间都安排的比较合适,让他能够有往返的时间。

第一个首映礼是《异类三》的首映礼。

为了避免大众把焦点放到感情生活上,苏星河并没有单独的接受采访,也要求了主持人只谈电影相关的话题。

事实上,即便他不要求主持人,主持人也知道,今天所有人之所以来看电影,不是为了看苏星河的感情生活是怎么样的,他们关注的就是苏星河的作品。

这也是苏星河作为一个演员最成功的地方,哪怕他找了一个同性恋人,也一点不妨碍观众们为他的作品疯狂。

电影院的灯光一黑,所有人几乎都屏住了呼吸。

第二部结束的时候,陆滔的爸爸陆天失去了生命,这也导致陆滔本人极速的成长了起来。

他开始更加深刻的思考起父子关系。

或许是因为这个人已经死了,许多的恨,许多的怨好像也都没了,留下的只有他的好。

这是一个很俗套的道理,陆滔过去一直非常鄙夷这样的道理,他认为,人们不应该因为一个人死了而改变对他的评价。

可现在,他就成为了他最鄙夷的人。

这段反思其实并没有出现在电影的开头,作为一部商业片电影,开头自然不会是这么的晦涩灰暗。

事实上电影一开头便是蓝天生物遭到了新的一轮攻击。

而这一轮攻击,正是陆滔组织的。

这时的他,和第一部以及第二部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如果说前两部的他还没有想清楚自己应该干什么,那么第三部的他眼里已经有了决绝的光芒。

所以在看到了这样的他之后,观众们都发出了小小的惊呼声。

苏星河的演技真的是一年比一年厉害,人物的细微变化就在他的眼角眉梢、举手投足。

一点也不夸张,一点都不突兀,但就能让看到的人突然反应过来,这个人,他变了。

此刻坐在影厅里的影评家们也忍不住点头。

对于一些影评家来说,他们其实更喜欢的是文艺片,因为文艺片能够展现表达的东西更多,不像商业片节奏很快,人物有的时候并不能那么好的展现出想要的东西。

但苏星河就是能在这样的电影里,演出一些深层次的令人思考的变化。

这也是当年的小年,为什么苏星河能凭着《异类》拿到影帝的原因。

尽管有一些人诟病他这个奖拿的非常的运气,但在影评人们看来,苏星河已经做到了最好,在那样的框架下,他能做的,也仅仅是做到最好。

只是出乎当时他们所有人意料的,《异类》里面苏星河的表演只是当时的最好,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创造了许多的最好。

比如在《异类三》里面,他就完整了陆滔的整个成长线。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把三部电影放在一起连续播放的话,那么三部电影里的陆滔将毫无违和感。

明明隔了这么久,明明期间还拍了其他的电影电视剧,但苏星河就是能做到如此的忠实于人物,在不变的基础上让人深刻感受到变化。

陆滔的变化,给组织带来的自然是最利好的消息。

因为陆滔是一个非常非常聪明的人,当他把这份聪明用到了自己下定决心为之奋斗的事业上时,那他的力量几乎是坚不可摧的。

电影一开头蓝天公司遭到的重创,就是其中的一个证明,这一段剧情拍得非常的巧妙,把陆滔的智慧、勇气还有权谋展现的淋漓尽致。

可是在取得了胜利之后,陆滔并没有感觉高兴,他只是一个人默默的走上了天台。

他想起了许多过去的事,那时候他还非常非常小,那时候他还怨恨着陆天。

他不知道陆天到底在忙什么,忙得要抛弃他们母子,但现在他知道了,因为他也在干着同样的事情。

看到这里,屏幕里陆滔那种纠结、沉重和悔意几乎是扑面而来。

《异类》的导演显然在三部电影的历练中,对于用画面来表达情绪的这个技巧,越来越进步了。

但这短短的10分钟的片段,也只能算是开头,真正的重头戏还在后面。

不同于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三部其实讲的更多是关于普通人觉醒的故事。

所以在后续的剧情里,陆滔做的不仅仅是攻击蓝天公司,因为这是一个庞然大物,即便他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他也做不到击败这个庞然大物,他需要力量,需要更多人的力量,需要更多觉醒的人的力量。

每一次陆滔对蓝天公司的行动,表面上看起来像是颇为疯狂的复仇和颇为大胆的挑衅,但实际上,这些所有行动的背后都只有一个目的。

陆滔在为所有人敲响警钟。

事实上,也有许多人因为他的行动而觉醒了,他们开始反思,开始质疑,开始跳出关着他们的笼子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