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我在研究我自己个人的兴趣项目的同时呢,对于咱们目前的项目也重新做了个梳理和调整,正好最近灵感挺多,我思路一直很顺畅,这就想着干脆做一份工作安排,虽然我人不在,但我们可以保持联系,我也写了阶段性工作目标,按照我的计划,在我回来之前,这几个小目标应该很轻松就能达成。”
教授们目瞪口呆地看着那被放大后依然显得有几分“拥挤”的文字。
宁知星可以说把她走之后的每一天安排得明明白白,准确的说,这可不只是“走后”的每一天,宁知星一口气把这半年的工作都安排了下来。
教授们忙低头奋笔疾书开始做笔记,心里这便有了种莫名的感觉。
眼前的这个场景好熟悉……
他们想起来了,这不就是以前他们教书时,临放假给学生布置作业或者笑眯眯和他们说放假回来要考试的场景吗?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蕉餹照例掉落红包√
没错,今天的阿花花依旧没有支棱起来呢。
教授们:阿星,我担心你!
宁知星:啊……教授们很有空吗?那我来帮你们安排工作吧?
教授们:不敢想不敢想。
感谢在2021-03-1123:59:34~2021-03-1223:59:1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北冥有鱼19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42章
宁知星的行程是由朱局长、安全部门和许教授三方对接定下的,在安排行程时,三方的观点都很一致,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要留出一定的空白时间,好让宁知星能够自由活动。
这要不是怕管太多,他们甚至都想把旅游安排一并定好,这次召开大会的城市是K市。
K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当地有个港口,是在国家规划里负责货运的一个重要节点,它对于铁路运输的需求量很大,选择在这个地方开会正好合适。
同时K市也是一个很值得花时间游玩的游戏,从古至今经历了不少大事的它城市里留有不少景点。
当初可劲出谋划策,甚至都同其他参加大会的教授们商量好了的宁知星项目组的教授们哪能想得到,真等宁知星要走的时候,他们的那点不舍之情居然只维持了一会便烟消云散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整个实验室都忙起来了。
这辈子一直在给学生们布置作业,让不少学生哀嚎的教授们这是生平头一次体会到布置作业的感觉。
他们这还担心宁知星投入于研究火车问题忘了光刻机呢,却不想宁知星这个时间管理大师很懂雨露均沾的道理,临要走了摸出这么一份惊人的工作计划。
宁知星的这份工作计划安排得很细,直接以周为单位,安排了每个小组的工作,她还格外“贴心”地考虑到了教授们提前完成工作的情况,在计划里写上了“附加题”。
这附加题,按照概念来说,那自然是可做可不做的,宁知星本人对教授们也没有强迫的意思,可问题是,附加题往往和附加分挂钩,当诱惑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教授们又怎么可能不眼热?
原先教授们一直提心吊胆,感觉实验太顺,生怕什么时候遇到瓶颈又卡个几年迈不过国外的技术壁垒,最后又走回老路,来个中外合璧,名义上是引进他人先进技术,可实际上是把自己的命脉交到了他人的手中。
可现在一看,宁知星是走一步想到了十步,不少不需要大量重复实验验证的项目,她已经私下整理好了思路,替项目组提前越过了弯道。
如果他们速度够快,连着把附加题的份都做上,原先的N年计划就能进一步压缩,这都不用展望几年后了,最迟明年上半年,他们就能完成这个项目!
教授们痛并快乐着,这还没等宁知星离开,便热火朝天地开始了研究,他们要做的可不只有实验,包括宁知星私下里研究出的那些小成果他们也得花时间学习,这么一算,时间真的太紧张了!
前几天还动不动就看着宁知星欲言又止,就差把你快回来刻在脸上的教授们现在充分展示了什么叫用完就丢。
想要加班赶工的他们甚至还有点想让宁知星快点走,这要是宁知星一直待着不走,他们哪能加班?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等宁知星一走,他们都合计好了,就连强身社那负责入门登记的学生他们都要想办法劝退。
某种程度上还“年轻”着的教授们表现得有点明显,把这一切放在眼里的宁知星暗自下了决定。
她默默地走出实验室到对面这几天已经无人来的休息室打通了哥哥的电话。
宁知星手里的这几台手机是从军方那要来的,她要的手机数量不多,军方便在上个月把手机都安排了过来,不过即便是她,能要到的也就这么三个,目前宁知星是给了自己、哥哥还有二叔。
这安排不是她偏心,主要是基于每个人的个人习惯,像是妈妈每天都要去办公室,比起特地拿一个笨重的手机,直接打固定电话还更方便。
“喂,阿星。”
接通电话的宁知中身边很安静,他早上没课,现在正在家里的书房赶稿。
他写的以周边人为原型的系列丛书早就已经在国内大火,现在出版市场的管理逐渐放松,市面上的书多了,可宁知中的那一套书,却总是能被放在书店最显眼的位置。
他的书不但在国内卖得好,在国外也是如此。
宁知中写的文章本来就是通俗和学术兼具的,阅读门槛低的同时,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读者看了也不会觉得太过妄想。
这部分主要得归功于宁知中身边的能人太多。
他有一整个学校、宁知星项目组的师生作为后盾,所有的稍微和科学沾边的问题,他都能从大家那得出个比较适合大众的结论。
像是什么民俗、风俗呢,母亲和奶奶掌握得就很多,母亲那还经常在饭桌上提供不少现实生活的悲欢离合故事让宁知中参考。
至于经营一类的问题,除了学院的理论派外,他身边还有二叔和小叔两个实践派。
……
除了写作并存的普适性和专业性外,宁知中的作品能够在国外叫好叫座也有翻译的功劳,他自个儿语言能力就好得惊人,根本不需要求助其他人翻译,一下就跨过了二次翻译的难关,将自己的文章正确地传达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