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溶解(9)(1 / 2)

上个世纪末,梅高收购洛菲中心成为j海外投资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时,这笔交易的成功,也意味着j经济泡沫,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虚假繁荣的背后,没有实体制造业的支撑,一旦泡沫破裂,带来的便是从云端到地狱的坠落。

当日经出现第一抹红开始,j的繁荣便到了头。

很快j的经济快速萎缩,失业率陡升,通货紧缩,不动产业大幅度贬值,不少中小企业和家庭,受经济下行的影响无法偿还贷款,出现大面积的破产、违约和断供。

银行也因此出现大面积坏账,为了减少损失,银行开始大批量低价出售收缴的不良资产,用以降低坏账率。

与此同时,一部分通过海外资产避险等手段,躲过这一波经济危机的人,开始大量从银行手中购买囤积这些被抛弃的不良资产。

经济不断下行,导致了j内部斗争加剧,为了能够挽救颓势,增强话语权,一系列救市措施开始实施。

在此背景下,出现了一批投机者。

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出现,后面的悲剧就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接二连三地不断爆发。

以小林为首的新一代投机者,通过非法赎买和银行低价竞拍的方式,在手中囤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

同时为了降低风险,进行风险对冲,小林以地契和所谓的内部资源作为鱼饵,积累了大量的民间融资。

小林处的投资人通过认购不良资产的方式,以相对低价获得了收益权,小林为投资人提供信息资源以及后续的买卖服务。

就像现在的赌石市场一样,最终受益不到交易的最后一刻,无人知晓。

不良资产一旦溢价卖出,收益均为投资人所有,小林只收取手续费。

同样,如果认购资产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出售,或不能达到预计收益,投资人将承担全部损失,同时需要支付小林的介绍费。

小林凭借着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方式,招揽了一些的投资人。他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便可以从中获得相当可观的收益。

经济市场低迷,不动产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期。

这样的情形,让j内部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们从这些投机者手中高价购买没有价值的不良资产,用以改造为公共用地,加强基础建设以增加就业岗位。

但是此项举措覆盖面积有限,加之j内部财政赤字严重,这样的购买,只惠及一小部分的不良资产持有者。

小林却把这样的举措当成了哄骗投资人的工具。他借着这种有限的成功案例作为宣传,提升了对投资者的投资门槛,制造出了投资热门的假象。

遭受了经济打击的投资者们,看到有希望从低迷的不良产业中,拿回自己的损失,他们开始通过各种方式筹措资金,甚至将全副身家投入到小林的项目内,以求将自己的资产恢复到经济危机以前的状况。

这样的狂热场面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人,就像是绝症中的病人一样,只要有一线希望,便会不顾一切地扑上去。

毕竟,这是小林为投资人编造的虚假美好的梦境,一旦回到现实,再好的梦境也只能是梦。

很快,新的交易限制出台,一下子击碎了所有投资人的希望。

不能出售的不良资产,套牢了大多数投资人的财产。

与此同时,高额的管理费和难以计算的银行利息,让在小林处投资的人亏得血本无归。

不少投资人因为小林的项目倾家荡产,不得已走向了不归路。

最大的一起案件,便是野原利用职权便利,在所就职银行进行的诈骗案。

这个案件,也成为平成时代最为轰动的一起银行欺诈案。

不仅数额巨大,而且,案件之后,所有相关人三缄其口,巨额财产也不知所踪。

小林是个聪明的商人,他早已知道这种方式存在风险。

为了避免因为投资人的意外身亡或者终止合同等行为,对自己造成损失,他巧妙地通过阴阳合同的形式,将风险完全转嫁给了新的投资人。

如果自己所持有的不良资产被高价收购,他依旧可以按照合同获得大笔的佣金。

如果持有的资产被闲置或者低价出售,小林将会收回土地,同时以违约的形式将投资人的钱收为已有。

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小林赚得盆满钵满,资产一度暴增。

但是,小林并不满足于目前的状况,和他背后的支持者比起来,他所获得的收益不过九牛一毛,自己不过是在这场游戏中喝了些汤。

小林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他绕开了背后的支持者,暗中酝酿了新一轮的计划。

没有背后的支持者提供策划和情报,小林在实施自己计划的时,候多少有些力不从心。

这个时候的他,迫切需要一个能够帮他走出困局的人。

在野原案事发前,小林有心地通过野原,引荐了因为经济下行而破产的高桥。

年轻貌美的高桥与小林不同,借着自己家族的影响,在各界都颇有联系。

但是,因为丈夫的破产,她失去了原有的富足生活。

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持,高桥就像是二战时期落魄的沙俄贵族,只能依靠她微薄的教授薪资,苦苦支撑着自己家庭的各种开销。

与池田离异的高桥,虽然手中还握有一部分一些财产,但是,这些钱财不足以让她回到原来的社交圈。

一心想要回到原有生活的高桥,急需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快速积累财富。

也是在这个时候,小林走进了高桥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