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教谕深吸两口气,掩饰自己的惊讶,很快他便恢复过来,随之而来的便是身为人师的喜悦之情。
对于大多数教谕而言,除了升官以外,最让他们开心的便是遇到一名好学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孟子有云:“师也,父兄也。”
当先生的遇到一名优秀的学生,既要为人师表,令其身正;又是学生的‘父兄’。
自然而然,学生对先生有着天然的好感,未来真是发达了,也不会忘记恩师的好。
孟教谕缓了片刻,重新考校他的学问,发现范凌恒虽然在文体结构上的见解独树一帜,提出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把八股文行文格式总结的淋漓尽致。
但,范凌恒对于经义的理解又让孟教谕百思不得其解。
你说他不会解读吧?
拿这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考校他。
面前这小子解读说这句话意思是儒家尚仁崇德,而要修养仁德,就要“学而时习之”,要始以“博学”,继以“审问、慎思、明辨”,终以“笃行”。
为学不仅要“博学于文”,也要“见贤思齐”,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还要“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以“观过”而“知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此亦所谓“君子怀刑”。
这简直就是句句经典,文字使用的也颇为巧妙,甚至比他理解的还要深刻。
你要说他会解读吧,这一句“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又回答的坑坑巴巴。
最后,孟教谕又问了几句经典之文譬如“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等名句
范凌恒回答的不仅流畅,还能旁征博引,从君子、仁、义、礼、恕等多方理解。
但只要不是名篇,他就回答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