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会儿,戚继光指着最前排的石子道:“这个,叫步兵的,把阵线拉的如此长,若真有敌军突进该如何处理?如此薄的战线,当一触即溃。”
“而且,现在鸟铳点火速度慢,若离得近了,难免造成战友灼伤,离得远了,起不到快速出枪的作用,近身之后无法出枪,相当于步兵只能引颈受戮。”
范凌恒挠了挠头道:“这个方法,可能要从鸟铳枪入手。我听闻西方有一种新式火枪,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引扳机,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
“至于近身搏杀,我认为可以制作刺刀,制作卡槽,若敌军到了身前,便让士兵插上刺刀肉搏。刺刀当以三棱或者四棱为好,这样一来伤口放血快,不易愈合。”
戚继光稍作思考,面色一变,沉声道:“此等火器消息范兄从何得知?”
范凌恒摇了摇头,胡诌道:“从西方一个教士口中闲聊得知,不知是真是假。”
真是当然真,1547年第一支燧发枪就已经制造出来了,但直到明朝末期毕懋康撰《军器图说》里,才首次出现燧发枪的记录。
但范凌恒只知道大概,怎么组装、如何打磨零件等等他是不清楚的,即便找人去实验,估计也要耗费不少时间精力。
戚继光失望的挥了挥手,继续问道:“那什么又是三棱刺刀?”
“就是刀身是棱形的,有三个棱和一个血槽,普通的刀剑刺入或者砍入体后,会被裹在体内而不容易拔出,但三棱刺刺出来的伤口,大体上是方形的,而且有血槽,入体后容易拔出。”
范凌恒脑子里翻着之前看电视剧里的镜头,逐一描述,没看到杨清曦看他的眼神都开始不对劲儿起来。
“而且,这种伤口无法通过相互挤压而使四面的伤口合到一处进行止血与愈合,短时间之内无法包扎。如果刺刀入体后顺势旋转刺刀,会造成大面积的创口。所以,三棱刺的致死率非常高……”说着说着,他发现有点不对劲儿。
抬起头看,杨清曦怀抱着双臂,脸色发白,戚继光倒是目光灼灼的看着他。
“范兄,这可是战场上的大杀器呀!”戚继光夸奖道。
那可不是,这可是曾经在越南打的东南亚小矮子哇哇大叫的56半刺刀,以低廉的成本和好用著称。
“拥有这等利器,倒是可以弥补一些战线过长带来的弊事,不过按兄所说,如果在开阔的战场应用此等战术倒是可行。两翼骑兵可以在敌军受到鸟铳枪打击时趁虚而入,把战场分隔开,再由步兵上刺刀近身搏杀。”
戚继光摇了摇头:“可惜了,这等战术放在蓟州边疆一带是个好战法,但江南一带多丘陵,山林沼泽比较多,道路崎岖,列阵不易。而倭寇又善于设伏,尤其擅长短兵相接,我认为当以小队的形式,长短兵器相结合,可随地形和战斗的需要而变化。”
范凌恒闻言没敢接话,他那些战术战法都是从电视剧、书本上看到的,纯是想把自己知道的一股脑给戚继光说上一遍,看看能不能提供什么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