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和主观的社会事实,那归根到底,研究的还是“人”这个构成社会的基本粒子。
而探讨到人,不免就要讲到生、死。
一堂国际社会学学说课上,课本上的东西,教授一页没教,倒是把一本《自杀论》滔滔不绝讲了大半堂课。
涂尔干老先生运用统计学量化的方法,对各种数据进行解析,第一次将自杀这一人类现象作为社会实验项目进行研究。
“数据不会说谎,只有说谎的人。数据分析了影响自杀的非社会性因素,最后发现,实际上这种影响根本不存在。”
“心理变态、正常的心理状态、种群族群、遗传因素、自然因素包括仿效行为.....这些因素的影响被一一排除.....”
“自杀分为三种类型,利己主义的、利他主义的、反常的.......人数的多少与宗教社会、家庭社会、政治社会一体化的程度成反比......”
“当一个人脱离社会、或是过分与社会融为一体时,容易发生利他主义自杀。个人是不属于自己,高度地与其他人融合在一起,放弃生命只是出于对整体的义务......电影《楢山节考》里的阿玲婆,由于食物的缺失,遵从了习俗,儿子背到村后的楢山上去,自行消灭。还有些史书记载的贞洁烈妇,忠仆随从,自杀也属于利他主义自杀类型......”
李乐记下黑板上《楢山节考》几个字,琢磨着回头去学校那个小影音室找找看,不过悬,还不如去找夏宇,中戏么,就这玩意儿多。
铃声响起,教授又交代两句作业,小跑着下了楼,不为别的,赶车回市里。
斜挎书包,拎着叮当作响饭盒包的李乐,刚出教室,就听到有人在嚷嚷。
“抗议,我们要抗议!”
“就是,凭什么?”
“嗨,我就不,看能把我怎么样。”
“兄弟,你说到做到啊,这要考核的!”
“考核他奶奶个爪儿!”
“嘿,牛逼~~~~”
凑过去,才知道这群人在叫唤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