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说道:“嗯,电影《决战之后》中有这一场景:功德林中,原国民党第三兵团中将司令被称为“罗盘将军”的张淦向管理人员要看《周易》,并说教员是读过易经的,否则,他就写不出《矛盾论》这样高明的文章来的。教员哈哈大笑后说:这位广西才子抬举我了,可以给张淦买本易经。不过这本书啊,历来版本较多,较杂,还多有谬误。请转告,并建议他,要买就买乾隆版本。从这便可得知:《矛盾论》这样充满辨证关系的哲学理论文章,最初思想来源便是《周易》中的阴阳两仪,是从根本上懂得辨证法的文献,也是让我们领悟辨证法妙用的著作。而辨证法以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为根本法则,他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又在每一个阶段各有其特点,同时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我们需要自觉运用矛盾法则,用对立统一的观念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那《矛盾论》是什么呢?”文王问道。
Ti讲解:1937年4月-8月,教员在延安抗大讲课,课目叫新哲学。他这三个月的授课成果,凝聚为两篇划时代的文献,《矛盾论》便是其中一篇。
法国哲学家路易.阿尔都塞看来,《矛盾论》推翻和颠覆了整个西方思想史和哲学史。
这是因为,古希腊哲学的矛盾论认为,矛看的双方是对等、均衡的,教员则认为矛盾的双方是不对等、不均衡的,而他总是选择站在不对等的矛盾的弱小、弱势的一方。
杨启源笑着说:“这倒也是,在第一次反“围剿”即将开始前的紧张时刻,召开誓师大会。当时主席台两侧的台柱上,挂着教员为大会写的一副对联:上联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下联是‘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对联高度概括了教员积极防御战略思想,通俗易懂又蕴含深意,吸引了全场人的目光,也指导着第一次反‘围剿’取得成功。”
“何止是第一次反‘围剿’取得成功,那是打遍五常。”Ti笑着总结完,继续讲解:黑格尔的矛盾论认为,矛盾中强大的一方具有决定性作用,教员则指出,强是弱变来的,小是大变来的,弱者可以战胜强者。
Ti本来想讲下去,但顾及文王一家和姜太公在场并没讲,而是朝杨启源看了一下。
杨启源心领神会,说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场的人,除了Ti外并不知道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但还是明白杨启源的用意。
“那这篇文献能详细说说吗?”
Ti调出视频说道:“好的,有人用一片树叶一生的生命发展过程当例子做成视频来学习矛盾论。大家一边看,一边探讨,好吗?”
“那再好不过了。”在场的人异口同声道。
于是,Ti打开了视频,大家都围着他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