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上学那会,非常喜欢苏轼的词,其中一首《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里的最后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最是能打动自己的心,每每看到别的同学跟自己的父母撒娇,自己就会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可心底还是知道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现在自己能深刻的体会到,身边有了关心爱护自己的亲人,这颗不安的心就能安定下来了,这里就是自己的家乡了。
小小的人儿比以前更加的爱护自己的亲人们,就算是自己不能出去挣钱挣工分,可是还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关爱他们啊,当他们累了就给他们端一碗热水,当他们们心情不好了就彩衣娱亲,反正自己顶着个小萝莉的样子,再幼稚也没什么。
时间就在这充满着酸甜苦辣各种滋味里慢慢的流逝,等到四岁的培茵牵着两岁的培菁到村头的大槐树下等下班的二婶的时候,已经是一九七零年了。
大槐树下不远的地方就是学校还有沈家村的大队部,这两年,村里发生了很多的事情,其中最让培茵感兴趣的就是四爷爷家的小姑姑沈桂香的婚事。
沈桂香是今年夏天结的婚,四爷爷为了这个小闺女能找一个好婆家那可是下了大功夫的,不能嫁的远了,远了自己的闺女在婆家吃了亏自己不能第一时间知道,婆婆不能太厉害了,太厉害了自己的闺女被婆婆欺压怎么办?找的男人不能太软弱了,太软弱了没本事亏了自家的闺女,但是也不能台强势了,太强势了那不得管着自己的闺女吗?自己的闺女自己知道,从小因为家里人都宠着,那就没有被人管过。
这么挑来捡去的,只把四爷爷四奶奶愁的不得了。
其实桂香姑姑心里一直有个人,那个人就是田慎行家的老二田修武。
这是培茵后来知道的,桂香姑姑跟田修武一般大,从小就一块上学,一块下地干活,慢慢的两个人就有了共同语言,后来这种共同语言就发酵成了爱情。
两个年轻人仔细的呵护着这份真挚的感情,平时都不敢多说一句话,只是通过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去徐家村赶集的时候多说几句,或者是送点小东西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寄托自己的相思。
后来,四爷爷遍地撒网的给桂香姑姑找婆家,桂香姑姑很着急,虽然自己知道没有自己的点头四爷爷不会定下哪一户人家,可是总这么找也不是个办法呀,就让田修武跟自己的娘亲说说,赶紧来家里提亲。
田修武的娘就是沈家村沈家出来的姑娘,这个姑娘一直是个要强的,要不然也不会在嫁给田慎行这么个外来户这么些年还能把四个孩子都拉扯大了,给自己的老大说上媳妇。
要强的田修武的娘一直就看不上四爷爷家的桂香姑姑,她在家还跟家里的几个孩子说,看你四舅舅家,这么张扬,不就是给闺女找个婆家吗,弄得跟皇帝选妃子似的。
田修武原本想着跟自己的娘说说的,可是听自己的娘这么说,觉得自己一下子提出来估计得被自己的娘打回票。
田修武是个很有成算的人,在一次吃饭的时候听自己的娘又说起四爷爷家桂香姑姑的婚事,就开玩笑的跟自己的娘说:“娘,你看我跟桂香也算是青梅竹马的,要不你去他们家提亲看看?”
田修武的娘斜楞了自己的儿子一眼,说:“要说沈桂香的嫁妆那是一定少不了的,可是那样的亲家一般人不敢找啊,你看看桂香从小那可是被家里人宠着长大的,这要是在咱们家吃个屈,你四舅舅能不来找?”
田修武愣了愣,说:”桂香也不是个爱挑事的人啊,我们俩从小一起长大的,我知道她,我们那一帮子,女的里面还没谁能赶上桂香干活麻利呢。”
田修武的娘说:“修武,过日子可不是能干就行了,一个家里得有个能当家作主的,这要是找个什么事都想说了算的,那一家子人的力气还能往一处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