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有一个朋友(1 / 1)

“腹有诗书气自华”,每次李寻读到这句诗的时候都会想起姜虹,虽然她平时和大家一样穿着泛白的校服,扎着学生时代最常见的马尾辫,但当她走过你身边,她的书香气息总是让人莫名觉得,她是一个从书里走出来的女孩子。

她不是那种凡俗意义上的漂亮,如果说她的气质更象谁,或许更贴近后来出道的仙女姐姐。这也导致李寻虽然和她从初二时就是同班,但每次见到她,仍然会自卑、紧张,甚至说话都结结巴巴。

这种情况当然并不是只有他一个,更令人惊奇的是喜欢她的人虽然多,但几乎没有人敢明确的追求,现在李寻想来,或许大家的心理都是那两个字——自卑。

即便是20年后再见,看着姜虹推着自行车笑意盈盈地跟他挥手告别,高挑的身影在温柔的夕阳下越来越远,李寻憋红了脸还是一句话都没说出口。

自卑、紧张早已不见,更多的是阔别20年后的重逢激动让他哽咽地张不开口。这种感觉或许类似于陈江河多年以后再遇骆玉珠的场景,激动到失语。

“哎我说铁子,台上不是挺放得开的吗?怎么一遇到姜虹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宁省人民会堂前,同桌李梦大大咧咧地搂住失神中的李寻,“哎,你小子深藏不露啊,前几天我觉得还不如我呢,今天怎么突然就像换了一个人……坦白从严、抗拒更严!”

看着同样一脸好奇的明珠老师,李寻赶紧收回思绪,“老师,我们回学校聊吧……”

三人骑着单车穿过满是二八大杠和偶尔经过的捷达桑塔纳的中央大街,扑面而来的是这个时代浓烈的气息,人们顶着浓密的黑发昂首挺胸,大步走向心中的方向,宽大的西装、发白的牛仔服,甚至还有些许女孩穿上了鲜艳的裙子,不知道哪个唱片店里还隐约传来徐怀玉的《我是女生》,一条已经有些褪色的红色条幅上在墙上轻轻摇曳着,那上面赫然写着“热烈庆祝香江回归”,小字日期“1997年7月1日”。

又回到那个熟悉的校园,那破旧的教学楼,满是杂草和沙砾的操场,沿路而行的一排排长发及腰的柳树,淡绿色的掉漆的拱门,白色的斑驳的墙,红色的裂纹的瓦,全是他记忆中的模样。

那些生动的面孔,真实的场景,逼真的细节,无不在提醒他,这的确是真实的1997年!

可此后二十多年的记忆却无比清晰,被学校开除后,李寻不顾家里反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北漂。

煎熬了几年后,李寻和宁省音乐学院毕业的李梦终于撺了一个小乐队,开始在后海一带的酒吧驻唱,也算小有名气,频频有商演找上门来。直到一首两人创作的民谣作品《后海》在一档音乐综艺比赛中爆火,两人才算半只脚踏进了娱乐圈的大门。

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型公司的签约、出专辑,但好景不长,两人竟在一次签约公司组织的饭局中再次遇到了张艾良,这才知道张艾良竟然凭借家里的关系和财力成为了这家公司的管理层……

后面的事情李寻当时自己都想象得到,两人热度一过开始被雪藏,李梦心灰意冷去了欧洲发展,而李寻终于在熬过了签约期准备跳槽……可惜此时已经是小鲜肉的世道,资本方对于他这种过气歌手毫无兴趣。

但李寻的性子就是越是挫折越不会放弃,凭借这些年在圈内结识的人脉,开始转战影视行业,从剧务、跑龙套到执行导演,终于在几年的摸爬滚打和后进新人的冷嘲热讽下站稳了脚跟,为了给一部大型网剧的筹拍拉到投资,李寻不惜拼命喝酒,直到失去意识醒来就在1997年宁省音乐电视大赛比赛现场的卫生间里……

说到宁省音乐电视大赛,其实是为第五届“康佳杯”全国音乐电视大赛筛选、指导原创优秀作品。而全国音乐电视大赛是从93年开始,从第一届“春兰杯”到96年第四届,97年让步于香江回归,97、98年合并成为第五届“康佳杯”,后来广为传唱的《祝你平安》、《雾里看花》、《同一首歌》、《珠穆郎玛》、《一九九七永恒的爱》、《相约九八》、《让世界充满爱》、《好日子》、《知心爱人》、《懂你》都是这个大赛推出的优秀作品。

但李寻并不想再走这一条路了,除了没有挑战性,他这20年改变更多的其实是视野和格局,他不想在成为一枚别人可以随意摆弄的棋子!但他不介意将好兄弟李梦和明珠老师推向这个舞台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