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阿哥的情况,康熙一清二楚。他觉得贵妃的方法挺好,让大阿哥吃吃苦,磨磨性子。哪里料到,一个小孩子竟然有这么大的精力。还准备看看,究竟还能折腾几日。
“贵妃不用陪他,朕明日派两个人过去盯着。让他继续折腾。”
“那些太监嬷嬷宫女们,根本约束不住大阿哥。这才六岁,胆子就这么大了,随着年龄增长,他胆子会越来越大,皇上想想别的法子约束他。”佟宝珠道,“臣妾再盯他几日。有臣妾在,他能收敛一点。奴才们也能更上心。”
康熙叹了口气,“当年不该送他出宫。朕准备近几日,把三阿哥接回来,正准备跟贵妃说这事。”
“龙生九种,种种不同。大阿哥这种性子未必不是好的,只是要稍加约束,省得他不知轻重,闹出大事,伤着自己。”想到大阿哥,佟宝珠就头疼。也不知道跟着惠嫔那段时间,惠嫔是怎么过来的。
“贵妃有什么好主意吗?”
佟宝珠沉思了片刻后道:“在臣妾看来,大阿哥并不是没有畏惧,是没把奴才们放眼里。认为他们是下人,自己对他们有生杀予夺的大权,所以才敢随意打骂他们。”
康熙:“……”这是朕教他的。是担心他在宫外,被奴才们欺负。不动声色道:“怎么才能改变这种状况?”
“短时间内改变不了。皇上不如另找人陪他。”
佟宝珠道,“在世家里找年龄长他两三岁的子弟,入宫陪他。跟他一起上午读书,下午练武。把他的时间安排得满当当的,让他没精力搞别的事。”
顿了一下,又道:“小孩子比较崇拜长他几岁的大孩子。既陪伴了他,又能约束他。大阿哥要是不守规矩,就责罚那些伴读。他本人不怕罚,不会不顾虑别人。臣妾观察了,大阿哥对自己喜欢的人,挺尊重。”
“贵妃怎么考虑得如此周到?”康熙搂着心爱的人儿低声问。
佟宝珠深情地说:“臣妾忧皇上之忧,日日夜夜地考虑着怎么为皇上解忧。”
康熙把脸埋在她脖窝里了一会儿后,直挺在了床上:“来吧,朕让贵妃为所欲为。”再没有比朕自己更好的礼物了。
这日早朝。康熙公布了,为大阿哥选伴读的事。朝中文武大臣极力支持,没适龄儿子,有适龄的侄子孙子啊。跟皇子一起读书,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索额图想反对,但也不敢提出来。提出来,就把这些世家全部都得罪了。
康熙是想着,等把大阿哥的事安顿好,就把三阿哥接回来。报名的人太多,选了半个月,才到复试部分。
这日下朝后,寿康宫里来人,说太后有事要跟他商量,让他有空了去一趟。
康熙没用早点,便去了寿康宫。
“皇帝选户合适的人家,还是把四阿哥送到宫外抚养吧。”太后情绪极是低落,“本宫年纪大了,照料不周。这段时间,四阿哥小病不断,不是咳嗽,就是起热,胃口也不好,人都瘦了。昨晚又起热,本宫照着太医说的办法,擦洗了半晚上,这才刚刚睡着。”
四阿哥最近身体不好,康熙是知道的。孩子不都是这样么,太子小时候也经常生病。民间有句话说,刚生下的孩子不是自己的孩子,能平安长到六岁才是自己的孩子。
康熙安慰道:“小儿生病实属正常,皇额娘别想太多。擦洗这些事,交给下人们就行。”接着又说,“几日没见,皇额娘看着清减不少,皇额娘要保重身体。“
哪里但是清减啊!是哪哪都不舒服,每日晕晕沉沉的,头重脚轻。太后想到太皇太后说的四阿哥生辰不好的话,又叹了一口气,“皇帝去看看四阿哥。小儿跟大人不同,病一场就瘦弱的十分明显。”
屋内飘荡着浓重的药气,包被中的孩子,睡的极不安生,小脑袋扭来扭去。小脸好像比他十天前见的,小了许多。
太后在旁边低声道:“皇帝打算把四阿哥放谁家抚养,提前跟贵妃说一声。贵妃对这孩子挺关心,最近每日都来看他。”
康熙:“……”这是打定主意不养了。
康熙从寿康宫里出来后,去了承乾宫。
“小儿过了六个月,就容易生病。皇额娘照料的很仔细。”佟宝珠道。
六个月之前,身体里有从母体带来的免疫抗体。到六个月的时候,来自母体的抗体消耗尽,自己的抗体又跟不上,很容易生病。等到六周岁,自身的抗体健全,就好了。
这个道理,现代的妈妈人人皆知。
“四阿哥由贵妃抚养吧。”康熙沉声道,“将来养成什么样儿,朕都不埋怨贵妃。”
佟宝珠:“……”
四阿哥给了太后抚养,她还以为这里跟历史上的清朝有不同之处。这转了一圈,四阿哥又回来了。
如果这里是历史上的清朝。是不是,过几年,她就要死了?历史上的孝懿仁皇后可是短命鬼,只做了半日皇后。
那时候,雍正皇帝没有成亲。
雍正皇帝成亲的时候,是十三岁。也就是说,她最多最多再活十二年?
……也许,也许两三年就死了。
不!本宫不要死的这么早。本宫拼命的适当这里的生活,可不想早死。本宫要好好把四阿哥养大,不让他跟太子争储君之位。
作者有话说:
作者都在盼着康麻子知道贵妃不喜欢的时候,会是个什么样子。
娘娘抠鼻子。
第67章四弟
佟宝珠接旨之前,提了一个要求:“孩子怎么养,要臣妾说了算。谁都不能干涉,皇上也不能干涉。”
康熙在心里盘算:贵妃看的书多,懂的多;贵妃善良;贵妃爱他,也爱他的儿子。
不干涉的意思是不用他管。
一个太子就让他操碎了心。还有一个调皮的大阿哥,宫外的三阿哥,郭络罗氏肚子里装一个。
满宫的嫔妃都在调养身体,等着受孕。
如此种种,四阿哥不用他管,是求之不得的事。
康熙当即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