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节(1 / 2)

佟家的事,跟她没关系,随便他们折腾去。反正她在的时候,什么妹妹都别想入宫。等到她不在了,有多少人入宫,与她无关了。

佟宝珠凑着单独的机会,跟容嬷嬷聊了一番,大致意思是说,以后少同宫外来往。尤其是不许再接佟家的银子。有需要银子的地方找她要。

王氏成衣铺在地震前的几个月,赚的有两千多两银子;来福客栈也开始营业了。皇上说了,这两个地方收入都归她。以后用银子不用愁。

同容嬷嬷讲过之后,佟宝珠心里反倒轻松了。以前,她考虑问题,时常要把佟佳氏考虑进去。以后便不用再考虑了。反正,佟家还有一个女儿。

由于弘德殿的损坏严重,太子在承乾宫住满一个月后,直接移去了毓庆宫居住。同时设立了詹事府,专门负责太子的日常起居以及课程安排。

宫内宫外,在康熙的主持下,渐渐恢复正常。除了隔几日去一趟承乾宫之外,也开始翻牌子。

十二月初五,太和殿里发生了火灾,所幸门前的铜缸里有水,火势及时扑灭,未酿成大祸。这件事过后,佟宝珠心情特别好。这说明,未来的事,或许是可以改变的。她或许可以活得更长一些。看着四阿哥长大成人,看着他娶妻生子。

腊月二十七,后宫传出了戴佳氏有身孕的消息。沉寂了几个月的小主们又开始议论,贵妃娘娘有生子秘方的问题。

“戴佳氏就承了一次宠吧?一次就怀上了,娘娘肯定有生子秘方。”

“娘娘也不把秘方告诉我们。”

“承乾宫食用都是最好的,寿康宫太后那里都比不上,肯定是内务府私下里挑出来的。乌雅贵人和戴佳常在可都是包衣出身,家里人在内务府呢。”

“谁跟她走的近,她把秘方告诉谁。”

“承宠有什么用啊?又怀不上……”

有人悄悄的去问宜嫔。

宜嫔笑道:“我是想告诉姐姐,可是我在贵妃娘娘面前发了毒誓,坚决不说出去的。你要想问,还是去问娘娘吧。”

转话又道,“我这话,你可千万别说出去。挺多姐妹来问过我了,我说的可都是没有秘方。就连太皇太后问的时候,我都没说有。”

不久之后,满宫的人都知道贵妃娘娘确实有生子秘方,只是不愿说出来。

作者有话说:

第75章傻瓜

“苏麻,你信有什么生子秘方吗?”

太皇太后拨着佛珠慢悠悠地问。

苏嬷嬷把刚沏出来的菊花茶,放在她跟前后,才笑着回话:“老祖宗不是说过,生儿生女是上天安排好的,是上辈子的造化吗?强求不来的事。”

“可是无风不起浪啊。现在后宫里,人人都说贵妃有生子秘方。”太皇太后若有所思地说:“你还记得,皇帝刚恢复后宫,她安排宜嫔承宠的事吗?”

“记得,老祖宗还训教了贵妃。”苏嬷嬷笑道,“把贵妃娘娘都训哭了。”

“她为什么那么着急安排宜嫔承宠?她当时是怎么说的?”

“奴婢记不得了。”

“哀家隐约记得,她说的是宜嫔正是容易孕的时候。为了帮皇帝开枝散叶。”

太皇太后停着拨佛珠的手,怔怔看着苏嬷嬷说:“哀家当时想的是,她这不过是拉拢人的手段罢了,就没在意。从这段时间观察来看,她好像没有刻意拉拢谁……”突然转话道,“去把宜嫔叫过来,就说哀家想喝她沏的茶。”

咸福宫里。

敬嫔王佳氏对身边的宫人,低声说话:“大家确认了贵妃娘娘有生子秘方,肯定会引起皇上和太皇太后的注意。后宫这些人都是巴不得别人不会生。皇上和太皇太后可不一样,他们盼着后宫子女众多。只要皇上和太皇太后问出了生子秘方,就会公开。那就用不着本主巴巴去求贵妃。”

“主子此计甚妙。”宫人附合。

敬嫔气哼哼道,“什么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心情愉快就能受孕,那都是假的。本主巴巴的求了那么久,结果呢,求来是假的。贵妃心思太……太深了。”

接着叹了口气,“除了贵妃,淑妃和安嫔,这后宫里数本主的家世最好。安嫔家那是空架子。本主的阿玛可是正三品的参领。这次捐的银子又多,现在就差一个孩子。有了孩子,宜嫔算什么,再讨太皇太后欢心,她也得排到本主后面。“

“假的。”

太皇太后哼笑道,“注意锻炼身体,保持心情愉快,清洁干净就能受孕的话,这城里的人,早装不下了。”

苏嬷嬷接话:“可她们三人都是如此说法。”

她说的三个人是宜嫔、乌雅氏和戴佳氏。不久之前太皇太后以各种名头,先后把她们叫了过来,旁敲侧击地问生子秘方的事。

“她们中间,有人或许是真不知道,有人肯定是知道的,只是不愿说出来。”

太皇太后阴着脸,冷声道,“哀家也是从嫔妃走过来的,这些人的心思,哀家摸的透透的。没人愿意别人生孩子。”

苏嬷嬷沉默不语,在生孩子上,她没议论的资格。何况太皇太后正生着气呢。倾力扶持起来的宜嫔,还以为多听太皇太后的话,明明知道的事,为了自己的利益,却推说不知。

还有戴佳氏,太皇太后没少照顾她。如果不是背后有太皇太后,贵妃能想办法安排她承宠?皇帝会让她有孕?

这不仅是伤太皇太后心的事,还意味着太皇太后识人不明。

太皇太后生了半天闷气后,打定了主意:“去着人把贵妃叫过来,哀家亲自问她。”

慈宁宫的人到承乾宫时,佟宝珠正抱着四阿哥教说话。

她教:“皇阿玛。”

四阿哥张张小嘴:“咿呀咿呀……”

她教:“额娘。“

四阿哥乐呵呵地:“咿呀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