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美女来访(1 / 1)

第一百三十二章美女来访

得知手下已经控制住局面,大获全胜,赵无忌急忙命人前往苏府,将苏府上下人等统统控制住,以防有苏文卿的余孽得知消息,逃之夭夭。

赵无忌不等天亮,连夜提审苏文卿,苏文卿见到流贼头领翻山鹞的首级之后,知道大势已去,心里防线就崩溃了,一五一十地把自己所犯的罪行全部交代了,按照他的交代,赵无忌派慕容先去苏府又抓获了一些苏文卿的帮凶,并且清查苏府财产,除了留下他的正当所得外,其他非法获得的银钱,田地,粮食则全部没收,上交官府。

从苏文卿手中,赵无忌共查获了六千石粮食,加上叶记收购的各个中小粮行,赵无忌计算过了,只要继续采取限量配给制,足够大部分神木百姓维持到明年开春了。

神木百姓有夜里惊醒的睡不着觉的,半夜便听到到外面有喊杀之声,这年头官军,流贼杀来杀去,百姓们也见得麻木了,于是只是紧闭门窗,唯恐进了不长眼的流贼或官军,找来灾祸,待到厮杀停止,第二日一早,百姓们开始了一天的作息,方才知晓神木县四大缙绅之一的苏文卿,因勾结匪人,意图里应外合破袭神木县城,已经被知县赵大人抓进了大牢,不日便会当众审判,斩首示众。

苏文卿平时乐善好施,被百姓们称为苏善人,饥荒时节经常开设粥棚,给穷苦之人施粥饱腹,至于修桥补路,募捐钱粮等事情,他也是经常慷慨解囊,是以得知苏文卿下狱之后,顿时便有很多受过他恩惠的老百姓,自发前往县衙,为苏善人击鼓鸣冤,逼得赵无忌不得不急忙宣布,当天下午,在县衙内当众审判苏文卿。

审判苏文卿时,为了使百姓心服口服,赵无忌命令差人们放老百姓进县衙旁听,众目睽睽之下,赵无忌逐一宣判了苏文卿的罪状,第一条乃是勾结贼匪薛红旗,巧做内应,攻破了张堡,致使张堡上下老小共计六百余人,全部死于非命,张堡内大量财富被劫掠一空,事后苏文卿还以手下家丁的名义,大量低价买入原属于张堡的田地,据为己有,以上均有苏府家丁作证,也有官府的文书证明原张堡田地如今大部分已经为苏文卿所有。

苏文卿的第二条罪状是企图谋逆,在得知官府准备清查神木县所有田地时,狗急跳墙,故伎重演,勾结流贼翻山鹞,同时收买守城士卒王登槐,企图再度里应外合,打开神木县城门,放流贼进城洗劫百姓,同时苏文卿亲自带领家丁六十余人,人人身怀利刃,潜入县衙,意图行刺知县大人,幸好赵知县早有准备,布下伏兵,将其拿下,苏文卿率众深夜袭击县衙,当时在场的所有县衙官兵亲眼目睹,都是证人。

最后赵无忌判决,犯人苏文卿,丧心病狂,意图谋杀朝廷命官,更是勾结流贼,企图劫掠神木县城,其一旦得逞,后果不堪设想!如此罪行累累之徒,危害极大,判处斩立决,三日后当众执行!

眼看既有苏府家丁作证,也有流贼头目指证,最后还有县衙的衙役出来作证,如此铁证如山,方才使得神木百姓这才信服,在场众人皆都是吓出了一身冷汗,纷纷感叹,画人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苏文卿面目和善,谁想到他竟然是张堡灭门血案的幕后元凶!尤其令人发指的是,居然还打算出卖神木县全城百姓,招引流贼劫掠,若非赵知县当机立断,识破了他的阴谋,果断调兵遣将,只怕张堡之事,便会在神木县重演。

匪首翻山鹞的首级,被挂在神木东门城墙上示众三日,震慑那些意图来神木县行不轨之事的匪人,其后便会和抓获的另一名流贼薛红旗一起,送往葭州吴炳吴知州那里去报功,此外赵无忌还抓获了四百多名流贼,免了他们的死罪,却把他们统统送到庆记的煤矿和铁矿那里做苦役去了。

赵无忌来自于后世,思想比较开明,古代一旦有人犯案,官府往往喜欢将犯人家属一起连带,株连九族,赵无忌却不这么想,查清了苏文卿的罪行以后,又惩办了苏文卿的大小帮凶,查实杜红儿确实没有参与苏文卿的种种罪行,就放过了杜红儿,苏文卿正妻早死,膝下无子,他这一入狱,他留下的其他家产都给了杜红儿。

赵无忌虽然没收了苏文卿的非法得利,但是苏文卿此人确实颇有商业头脑,他还是有很多正经的生意给他赚了很多钱,赵无忌此番几乎查抄了苏府将近三分之二的家产,还有三分之一乃是他正常盈利所得,赵无忌便没有动,都留给了杜红儿。

杜红儿得知苏文卿出事的消息后,表现得颇为镇定,一直安分留在府中,等待调查,赵无忌审查了两日,将苏府的罪犯统统下狱,无罪之人自然就恢复了自由之身,也包括杜红儿,原本苏文卿在外面作恶之事,杜红儿也是并不晓得的。

重获自由之身之后,杜红儿把自己关在内宅一上午,不知思索了些什么,待到中午饭后,杜红儿梳洗打扮一番,便找了个轿子,前往县衙。

到了县衙门口,杜红儿下了轿子,便进了县衙,门口的差人当即把她拦住,杜红儿说道:“妾身是得到赵大人的许可,前来探望我夫君苏文卿的,还望官差大哥行个方便。”说罢,一小锭银子不动声色地递到了差人手中,那差人得了银子,他又向来与杜红儿熟识,暗想她一个弱女子又掀不起什么风浪,于是便放她进去了。

杜红儿进了县衙,却不往大牢里去,而是穿堂入室,直奔县衙后院内宅而来,这日陈圆圆正带着春桃外出逛街,并不在府中,只有商敬石在后院,尽职尽责地保护着县衙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