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炮战(1 / 2)

1255再铸鼎 修改两次 1598 字 2023-08-19

1269年,11月14日,太子河西岸,东连镇。

“来了,他们来了!”

随着一阵杂乱无章的呼喊声,东连镇中的元军土垒迅速戒备起来。

炮兵什长李哈拉匆匆把手里剩下的小半块卷饼吞下,一边往墙头上爬,一边对着炮什里的其他人问道:“哪呢,哪呢?”

但不需要别人指点,他爬上高处之后,已经能清楚地看到太子河对岸的情况妈呀,密密麻麻的全是甲衣齐全的东海军啊!

从辽西前往辽东,要依次经过三条平行向西南流的大河:西辽河、浑河和太子河。

这个时节,这三条大河正是最令人头疼的时候:河上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浮冰,部分河段全部冻结,导致无法乘船渡河;但却冻得并不严实,走在上面很危险,也没法大批量踏冰过河运输物资。所以,这三条河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天堑,挡在元军面前,使他们无法放心通行。之前,他们设法通过了西辽河和浑河,但太子河东岸有东海军戒备,无法通过,于是他们就在浑河东岸的西连镇扎下营来,等待时机。

直到昨天夜里,一阵寒流吹过,把河冰冻得严严实实,才终于使得从东到西畅通无阻。本来,元军就是在等待这个机会,好蜂拥而出一举冲到辽阳城下,以雷霆之势摧垮困顿于彼的东海军结果没想到,当这个时机真的到来的时候,蜂拥而至的却是对面,他们自己反而被迫龟缩在营地中,也是憋屈了。

元军沿着广宁与辽阳之间的商路行军而来辽东人虽少,但总归有点商业的,他们走的是来往的必经之路,沿途自然会有些商镇,现在这批元军的驻地就是在其中一个商镇东连镇附近。

浑河和太子河之间的这段陆地形状狭长,南北长东西短,大部分土地上长满了松林。商人们松林之中开辟了一段通路,通路两端的河岸边就形成了两个商镇:西边位于浑河东岸的是西连镇,东边位于太子河西岸的是东连镇。当然,也别指望它们的规模有多大,实际上就是两个大点的村子,河边有码头,一条主街旁边盖了十几间土木屋子,周边开垦了一些农田,再外围就都是茫茫的松林了。

西连镇的条件要好上一些,所以大部队驻扎在那边,而东连镇也驻了一部分兵力,以接应过河前往东岸侦察的部队。

但是到了今天,侦察部队没接应到,反倒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东海军出现在了河东岸!

呃,“一眼望不到边”有些夸张,但确实,四野八个营四千人一夜之间出现在了东岸的四口屯镇附近,人马齐聚、队形齐整,真的很是吓人。

李哈拉吓得咽了一口口水,然后猛然掐了自己一下,立刻对手下们招呼道:“快快快,装药,装炮子,打他们一炮!”

一个炮手吓了一跳:“什长,咱,咱就这么打了?千户还没发话呢。”

“没有精神!就这样还想打炮?!”李哈拉踢了他一脚,又指着土堡周围正在匆忙布阵的友军步兵说道:“东贼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打过来了,到时候你现装现瞄,还能打得准?快,先打上他们一炮看看!”

李哈拉和李千户有点亲戚关系,所以才能掌管这个极为紧要的炮队,炮手们也不敢忤逆他,匆匆动作起来。一人手忙脚乱地扯开火药袋,用木勺往炮膛中填药,另一人拿个木塞子将药粉推入膛底,之后又装入拳头大的炮弹。

“太低了!再把楔子拔出去一寸!”李哈拉估摸了一下距离,就对炮手们下令抬高射角。两个炮手各拿出一把小锤子,一左一右,对着垫在炮尾处的一块木楔左敲右敲,使它退出去了一点,炮尾随之降低,射角也就抬高了。

李哈拉又看了一遍,觉得没什么问题,就趴到了前面的女墙后面这节女墙与传统城墙不同,掘土堆得厚厚的,外面还是一个大斜面,炮打不动,非常安全,令炮手们感到安心然后挥手道:“开炮!”

千斤炮发出巨响,炮弹飞了出去。没过多久,隔壁的另一个炮位也把炮弹打了出去。不过,目标离了差不多两公里,炮弹只飞了一半多,刚过河面就落了下去,只能壮壮胆用。

另一边,对面的东海军阵中。

“嘿,还真是棱堡啊,他们也挺会学的。”

虽然对面打起了炮,但谢光明临危不惧,站在临时搭起来的望楼上,面不改色地看着炮弹落在自己前方好几百米处的河岸上。他丝毫不担心这些小炮弹会有什么威胁,不过倒是对对面东连镇旁的土围子有些兴趣,忍不住嘴角上扬,举起望远镜观察起来。

gu903();这个土围子建造得可以说很有章法,城墙不是高而薄而是矮而厚,不惧炮击,四角延伸出去四个大马面,虽然形状不是很符合几何原理,但毫无疑问能起到相互支援弥补死角的效果,难怪之前的报告里说这是一处“棱堡”了。实际上,这也是元军从东海人那里学到的一招,之前在征战西北的时候大显神威,经常以小股队伍抵抗住上千阿里不哥军的袭击,为最终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现在自然也是蒙元新军的必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