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水稻种植使用的自动化智能农机和以往的农机外表看起来差别明显。
首先就不再是车型,而是呈一个八边形的机器,两套行走方案,其一是蜘蛛腿,方便农机在没有公路的地形和水田里行走,其二是轮子,这和原先的车型差不多,在公路上行动。
没有座位,机器上方分几层,最上面一层是停放各类的无人机,中间是存放化肥的空间,最下面一层是存放水稻苗的空间。
农机四周都是摄像头,传感器,作为农机的眼睛收集信息,还有机械手臂,非常小巧灵活,仅用两根手指就能飞快地分出秧苗,然后插秧。
上个月为了测试,李星就亲自做了水稻育苗,水稻为了保证存活率,都是得先育苗,然后插秧。
当然也有少部分地区,是直接播撒稻种,不育苗,这种地区的种植条件较为优越,即使缺少育苗这一步骤,水稻存活率也很高。
有这么优越种植条件的地区不多,咱们国家绝大部分水稻种植都是先育苗,再移植插秧。
当然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直接播种水稻的方式正在逐渐被更多地区所接受和采用。
如果不需要育苗,插秧,那么水稻的无人化智能种植会更简单,甚至不需要给农机设计几对机械手,直接均匀地撒种就行。
李星这次实验的还是以先育苗,后移植插秧的这种农机,当然第一台实验农机是水稻的种植,为了符合北方水稻种植的时间,此前他为了实验先自己做了一亩水田的前期工作。
包括耕田,施底肥,防水管理,种子处理和育苗。
农机接下来要实验的是插秧,包括去育苗水田里获取秧苗,装入水稻秧苗层,然后扫描水田,插秧,对水田水深进行管理。
无人机收集水稻成长信息,施追肥,无人机收集虫害信息,喷洒农药防虫害,无人机扫描水田,判定是否需要除草,释放除草小型蜘蛛。
每日精细化管理水田到9月中,开始控制水分,促进水稻成熟,收割,运输到指定位置。
当起前期的工作,这台农机也可以做,耕田靠农机下方的机械结构,施底肥就根据计算均匀地释放肥料层中的肥料,水量管理就是传感器感知到水田水深,根据数据进行放水或者注水任务。
种子处理和育苗也比较简单,根据作业任务自动制作育苗田,然后均匀撒种,盖膜,等待水稻秧苗长到合适程度,开始插秧。
“小凡,把电池搬出来,安装上去吧,然后启动检查一下集群AI系统,进行农机自我检查。”
“好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