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入地下是个权宜之计,没有人能猜到我们会被外星人的攻击被逼入地底。
虽然已经有了行星际航行的能力,但我们并没有殖民周遭行星的能力。
将周遭行星改造为宜居的世界,以现在技术来乐观估计,也要一百年才能实现。
当然,在小行星内建造宜居的基地,技术的要求已经全部具备,这相当简单。
挖空地下建造生活区域,可以说是这个行为的一种尝试,积累经验。
但随着地下大量空洞的被发现,与在地底建造基地的某些特殊优势,最后导致我们在地底建造了数量不少的地下城市,花费时间的“生物圈3号”也在地底出现,可以说这是一个新的世界。
虽然一开始也碰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甚至与原生态怪兽产生了冲突,但最终靠着交流与和解,我们还是在没有争端的情况下建造了这些城市与基地。
大型的城市有充足的能量补给,几米大的冰就足以让一个小城市维持一年的消耗,他们完全不需要能源担心这方面的问题,但除此以外的各种各样的物资,地底还没有做到完全自足自给。
我在进入工作后的第二天下午,就通过万伦元系统进入其他城市,虽然没办法运输大量物资与精细的设备——但是对人体没有影响,这种传送装置。
我对万伦元这方面了解不多,但对科学史有一点兴趣,毕竟我们科学的根基就是扎根于这方面。
回顾过去,作为科研人员,回顾过去,时常会为那些伟人而惊讶,震撼,感动,这是某类领域独属的那种快乐,感觉。
遗憾的是,现在再也不存在全能型人才,技术分化越来越厉害,不能再像以前什么都懂一点了。
现在我工作的地方,似乎是一个科研人员聚集的地方,而且让人惊讶的是,他们有不少知道我的人。
这些人来自不同民族地域,从生物,物理,数学,工业,神经学,有许多我听说过的大人物与我名都没听过,但在自己专业也非常有造诣的人士。
我们似乎是作为地底的科研人员中心而被聚集起来,至于研究的对象......
农马尔特人的守护兽所击坠的外星人的科技造物,外星人的身体,大量被拷贝下来的数据,复杂程度比一万个全部装满百科全书的图书馆的数据还要多,我们的目的是解析这些东西。
我至今为止还没有见过外星人,但听说的时候,那种愤怒所勾起的好奇心,让我产生了难以言喻的好奇。
到底是什么人,这些摧毁了我们的文明,我们的家园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