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日子,你三嫂应该出月子了吧?”
“前天出的。”
叶楚楚跟婆婆说了会闲话,这才抱着孩子回去,家里有兔子,也不好离开得时间太久。
等叶楚楚走了,赵母感慨地想,同样是带孩子的,两个儿媳相差咋就那儿大啊,赵四嫂当年生第一个的时候也没这样干净过,再看看小儿媳妇,生孩子前后一点区别没有,孩子也收拾的很利落!
这人还真是没法比,赵母摇头。
赵四嫂不知道婆婆正在拿她和叶楚楚比较,她此时和老娘正在曲家说亲。
“……姑娘十七,大个,体格好,干活那是没说的,家里还有个哥哥,两个孩子就差一岁。你放心,我那侄女是正经过日子的人家,孩子也错不了!”赵四嫂的娘介绍着女方:“要是愿意,叫两个孩子见一面,你看呢?”
赵四嫂笑道:“老姨,你跟我娘是姐妹,这要是成了也是亲上加亲!”
老曲婆坐在炕边上笑道:“那是啊,咱们是亲上加亲,我是没意见,这孩子大了,也到了说媳妇的年纪了。”
赵四嫂赶紧道:“老姨,那这样吧,咱们定个日子叫他们打对光?”
“还是打背光吧。”老曲婆道。
乡下相亲为了日后好相见,开始都打背光,就是在某个公众场所,一般都在集市上,两人远远看一眼,要是这一眼相中了,再接着打对光,也就是面对面聊几句。
也有的直接打对光的,这得看女方家人是不是那种斤斤计较的,万一男方没看上,女方家长觉得没面子,自己姑娘吃亏了,就会扯皮,甚至有的胡搅蛮缠的女方还要男方出点钱补偿损失费。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话是没错的,所以老曲婆才这么说,她不了解女方家,但赵四嫂的娘她可是听赵母说了不少,总是来搜刮闺女的东西,这样的介绍人可得留心一点。
赵四嫂的娘心里撇嘴,你一个男方,还打背光,当大姑娘呢不好意思,不过也不好反对,就答应了。
接着
聊起了别的,不用说,靠山屯的兔子那是第一话题。
老曲婆和她们周旋着,直到二儿子搂柴禾回来才长出口气,因为她知道赵四嫂的娘坐这么久问这么多,无非是想跟儿子说说话,了解一下。
曲老二长得还算壮实,浓眉大眼,干起活来也是虎虎生风,乡下人相对象,看的就是能不能干活,能不能下力气,其他都是次要的,为此赵四嫂的娘很是满意,这小伙子肯定能养活一家人!
卸完柴禾,曲老二进屋喝水,看到了赵四嫂和赵四嫂的娘,老曲婆介绍,曲老二脸微红,打了个招呼,喝完水又走了。
“我这儿子啊,就是个闷葫芦!”老曲婆叹气道。
赵四嫂的娘道:“哎呀,能干活就行,嘴再好能把日子过起来?行了,我们回去了,等过两天,咱们赶集,叫两个孩子见见面。”
“在这吃饭再走吧。”老曲婆客气地挽留着。
“不用,家里还有孩子也要吃饭呢。”赵四嫂道。
老曲婆亲自送走了两人,正好李芬来了,看到赵四嫂说了几句,才知道是给小叔子说亲的,进屋跟老曲婆道:“是看戏的那个,那不都见过了吗,还打啥背光?”
老曲婆愣了下道:“看戏见过了,没有吧,我看不像是见过的。咋回事?”
李芬有点纳闷:“看戏的时候,我见她二叔跟一个姑娘说话来着,我以为是和那姑娘呢,这另一个啊?”
老曲婆根本不知道儿子和啥姑娘说话,一怕大腿,埋怨道:“你说着老二,咋就这样呢,那和人家姑娘说话了也不知道告诉家里一声,我这都答应了!你说这事扯不扯的!”
李芬忙道:“娘,可能我整错了,他二叔就是跟人家说说话,要是有那意思,他二叔咋能不说呢。”
老曲婆却依然埋怨儿子:“大姑娘大小子的,没那意思说啥话啊?赵老四媳妇老娘啥人你还不知道吗,她介绍的人我都信不着,这才说大背光的,我怕不成,讹上咱们咋整,早知道他有目标了我就不答应了!”
第223章曲老二
“那你答应是为了啥?”李芬无语。
老曲婆理所当然地道:“上赶着咱们哪有推出去的道理!”
李芬想想也是这么个道理:“等他小叔回来问问就知道了,要是他真有目标,那就回了这个,没有就去看一眼,咱们也不损失啥。”
老曲婆还是很气恼儿子回来没说,等晚上曲老二回来,她赶紧问,曲老二坚决肯定地否认了,甚至都说李芬看错了,他根本没有和啥姑娘说话。
李芬明明看的清楚,可小叔子不承认,她也不好说啥了。
既然这样,那就等着相看赵四嫂这边的姑娘吧。
天越来越冷了,赵文韬的青菜也紧俏起来,几乎是从早忙到晚,特别是集市前,几分钟就抢光了,有的还订货到下一个集市。
而且如今赵文韬的青菜已经不用走街串巷卖了,都是有固定的客户,钟用的馄饨馆子不用说了,周边的一些小吃摊这一年如雨后春笋一般,也成了赵文韬的客户。
赵文韬别看是买卖人,可挺大方,剩下一根葱两头蒜的,就不要钱了,再加上能说会道,热情阳光,打起交道来叫人舒心。
最关键的是,菜新鲜,所以都愿意买赵文韬的菜。
除了这些大客户外,还有一些零散的小客户,让赵文韬没想到的是,这些小客户竟然从本村发展出来的,其中赵三哥就是一个。
收完秋天冷了,赵三哥就开始做豆腐卖了,之前只跑县城卖,是觉得县城人有钱,买的起豆腐,经过一年分田单干,赵三哥发现镇上乡里的人也有了购买能力,而这两个地方比县城近一些,他开始扩展这两个地方的市场。
只要是东西好,人们就欢迎,何况这年月卖东西的也很少,所以赵三哥的豆腐迅速占领市场。
经过了一年的买卖历练,赵三哥也驾轻就熟,不但卖豆腐,还整了大桶卖豆浆,卖豆腐脑!
这个豆腐脑也和其他人不一样,香菜、小葱,蒜蓉,辣椒,甚
至还加青菜末,根据个人喜好来配,这一推出更是得到了一致好评,简直是供不应求。
而这个青菜就是从赵文韬这里买的,当然买得不多,可影响却是很大的,村里脑袋瓜活泛的年轻见了,琢磨出了商机,豆腐做的没有赵三哥做的好吃,可以集市上卖青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