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聪明人(2 / 2)

gu903();就大宋官僚制度的那些弊端,赵祯是最清楚不过了,每当朝廷出了某个政令,下面的武百官总是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这一反对,就会有吵架。

一吵架,双方就争执不休。

官员的办事效率那叫一个瞎扯淡,比如范仲淹他们当初提出庆历新政的时候。

朝臣们就吵翻了天,有赞成的就有反对的。

反对者引用祖法,处处阻挠新政的实施。

支持者,据理力争,双方唇枪舌剑的争论不休。

最后,还是赵祯以皇权之力,贬黜了几个反对派领袖,终于朝中无人反对了。

这个时候新政总算可以顺利实施了吧,呵呵,没那么简单。

新政实施确实是没有人反对了,可是那些对于新政抱有抵触的官员,就开始或明或暗的阻挠。

比如该一天批下来的件给你拖半个月,该半个月下达的政令给你拖半年。

就这样,范仲淹他们的新政足足用了三四年时间才在京城顺利实施下去。

推广到全国,那更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做到的事了。

一项改革,尤其是伤筋动骨的改革,必然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

他们提出反对,或者阻挠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若是大宋把求和的信息送到契丹,那些希望打仗发财的人自然会大加反对。

而那些不想打仗又怕死的人,自然双手赞成。

到时候契丹内部会闹成一锅粥,有的支持求和,有的反对求和。

这个时候,辽帝耶律宗真肯定也会头大。

是继续打呢还是不打呢,毕竟宋辽双方都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参战,彼此都还互相忌惮的时候,耶律宗真肯定会仔细想想的。

趁着对方犹豫不决的时候,营救云县的赤霄军就简单的多了。

他们是答应呢,还是拒绝呢。

答应双方就继续坐下来好好谈谈已和事宜,拒绝就鱼死网破的互相开打。

石小凡相信,契丹绝不会一口回绝的,因为他们自始至终都还在畏惧大宋的军事实力。

就算是耶律宗真想拒绝议和,他不相信辽国朝中的人都拒绝。

只要有人提出异议,这事就好办的多。

但目前还有一个问题摆在赵祯面前,赵祯皱着眉头思考道:“求和,是需要条件的。

咱们拿什么条件去求和,给不了契丹想要的,他们绝不会答应的。”

“报!启奏陛下,檀州急报!檀州、檀州来了几个将士,他们有紧急军情需要上报。”

一名宫人急匆匆的来到大殿,事出紧急,宫人竟然不经通报直接闯了进来。

这也是赵祯御驾亲征下的诏令之一,一旦遇到紧急军情,无需通报便可直达御前。

为的就是怕贻误战机,历史上曾有怕耽误皇帝休息第二日上报急奏而耽误公事的先例。

“宣!”

柯达他们一行人终于到达了雄州,天可怜见。

一百零八名死士的浴血奋战,豁出性命获得的情报终于送来了,檀州看起来终于也有救了。

吴大郎的另一波死士还未抵达,柯达带着的一十八人最先到了雄州。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