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移驻朝~鲜(2 / 2)

明贼 纸花船 1824 字 2023-08-19

虽然有彩子这倭国女奴陪伴,但次日天刚亮,李元庆便准时睁开了眼睛。

温柔乡虽好,但此时却绝非眷恋之时。

毛文龙已经许了李元庆部今日募兵,李元庆也需提前多做些准备。

走出门外,商老六正招呼几个士兵,打扫着营房附近的卫生,看到李元庆出来,他拿着旱烟袋,笑着来到了李元庆身边,“元庆,我以为你会晚起一会儿。”

李元庆一笑,“商大哥若是想,我帮你留意一个。”

商老六忙摆了摆手,“我有春花就足够了。对了,元庆,今天征兵怎么安排?”

见商老六绕过这话题,李元庆也不纠结,“吃过早饭,咱们去募兵点征兵。我跟陈继盛和陈忠都打了招呼,他们也会帮我们。记住一点,哪怕不要青壮,我也只要身家清白之人。”

商老六点点头,“元庆,放心吧。我知道的。”

吃过了早饭,李元庆的人分成十几部,分散来到了各个募兵点。

事实上,自从毛文龙攻下了镇江,募兵便一直没有结束,各级军官,都要补充兵力,包括毛文龙也一样。

而镇江是镇江地区的核心,有几十万人口,在毛文龙的笼络措施之下,民意已经初步归附,这让毛文龙的募兵行动,顺利了不少。

李元庆直接来到了陈忠营地这边的募兵点,陈忠已经等候多时了。

别人的事情,陈忠或许可能拖一会,或者直接不理会,但李元庆有事儿,他又怎的会推辞?早早就把自己的精干力量派出来,帮李元庆长眼。

“呵呵。陈大哥,昨夜感觉如何?”把亲兵们都打发去干活,李元庆笑着调侃了陈忠一句。

陈忠老脸一红,有些尴尬的笑道:“凑凑合合吧。你呢?元庆?”

看着陈忠颇为认真的模样,李元庆不由一笑,“还行吧。老是泡在男人堆里,也不是个事儿。”

陈忠笑道:“元庆,等咱们杀光了鞑子,我一定买个几十亩的大宅子,也娶上十个八个小妾。”

李元庆轻轻点了点头,语气却无比郑重,“会的,陈大哥,一定会的。”

有陈忠帮忙,李元庆这边的募兵行动很顺利,到了傍晚,基本上已经募齐了人手,大概有1100多人。

不过,由于军械紧张,毛文龙这边,也就可以给李元庆4、500~人的装备武器,其余的,李元庆只能自己来想法了。

晚上,毛文龙的命令已经下来,令李元庆率本部,移驻义州、龙川一线,需尽快启程。

命令是毛文龙亲笔书写,看语气态度,李元庆也能感觉出,毛文龙对自己此行,寄予了厚望。

其实仔细想想,在现在毛文龙的麾下,还真没有人,能比李元庆来做这事儿,让人更放心的了。

次日上午,队伍已经收拾完毕,正准备启程,这时,营外有信使快马过来,“李大人,朝廷旨意到了,您的官身也到了。”

李元庆不由大喜,赶忙带着信使回到营地,好生招待。

以李元庆的官职,自然没有到惊动皇上圣旨的地步,只是兵部走个文件,但李元庆还是给了这信使足够的尊重,临走,又悄悄往他的手里塞了一张银票。

按大明军制的惯例,千户之下,包括副千户,辽地本身就可以决定,也就是说,毛文龙确定了人选,直接报给巡抚大人,巡抚大人点了头,转给辽地都司,就可以确定下来。

但千户已经算是正规的、排上序列的军职了,就相当于后世的团级,尤其是李元庆此时这种实职千户,也算手握重兵了。

换在平常,千户升任、交接,都要去京城兵部述职,但此时,辽地战事吃紧,毛文龙便给李元庆挡下来。

而李元庆也从信使这里得到了消息,朝廷已经升任毛文龙为广宁军参将。

大明军制,游击,参将,副将,总兵,依次往上。

以毛文龙开创大明对阵后金首胜的功绩,只给个参将,朝廷明显有些小气了。

但李元庆也明白,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这些京师的大佬们,出门八抬大轿,回家娇妻美妾,就算天启小皇帝召见,多半也得给他们赐座,这些人,怎的又能体会辽地一线将士的辛苦?

但到了这个程度,毛文龙大势已成,李元庆也明白,这个参将头衔,恐怕只是个过度。

否则,若朝廷不能给毛文龙足够的尊重,就算毛文龙不在意,但他麾下这些铁骨铮铮的汉子们,包括李元庆,怕也没人肯答应。

李元庆换上了崭新的千户官袍,脚蹬牛皮靴,腰挂千户佩刀,威势更甚往昔。

人靠衣裳马靠鞍,不外如是。

此时,看到自家大人如此威武,士兵们也是欢呼雀跃。

李元庆虽然在毛文龙麾下,资历不深,但接连几场战斗下来,尤其是镇江之战,李元庆亲手擒得了佟养真和其子佟丰年,在镇江城的百姓里,早已经不是秘密。

这些士兵们,能在李元庆的麾下当兵,也是各个自豪异常。

毕竟,做士兵,谁也盼望着自家的主将骁勇,一来,可以多立功勋,二来,主将的威猛,才能更好的保证底下士兵们的安全。

“大人,请上马。”顺子牵来一匹棕色无杂毛的骏马,恭敬侍立在李元庆身前。

这匹骏马,也是朝廷对李元庆在镇江之战中~功绩的赏赐,虽不是汗血宝马,但对现在的大明来说,也是上上等的蒙古马了。

而升为千户,李元庆已经有了可以被别人喊做‘大人’的资历。

李元庆也不矫情,翻身上马,俯视着麾下这一千两百多名士兵。

片刻,李元庆刚毅的脸孔上,也忍不住露出了一丝意气风发,手中钢刀猛然出鞘,“儿郎们,出发。”

“是。”

片刻,长长的队伍,朝着镇江城东门方向驶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