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纵有这个念头,却也按下不表,只因此事不必急于一时。
如今两国来夏,打的是学习中原文化的由头,尽管中原已经被北戎国给占领了,但是正统文化传承依然是在夏国,当初不少世家大族南迁时,将家中传承几代的藏书一并带入江南,剩下的大多一把火烧了干净,致使北方文化发展一度陷入停滞。
北戎国王虽然瞧不上夏国君臣软弱,但却很赞同用他们那一套礼教文化来约束子民,所以派遣来使前来学习,尽可能考察夏国,最好是能将夏国新弄出来的那什么活字印刷也一并给学过去。
若说北戎过来是包藏祸心,那么燕国则是为了凑数。这些年燕国与北戎也不太平,边境年年有摩擦,甚至还丢了部分领土。燕国人得知北戎南行,生怕北戎跟夏国冰释前嫌,最后合力先灭掉燕国。于是,坐不住的燕国国君也派使臣前往,想看看这两国究竟有没有私下酝酿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这两国使臣将要在建康留足足一月之久,夏国朝廷其实也是盼着他们早日走的,可来都来了若是一心赶客太不礼貌,他们得罪不起北戎,另外,朝廷其实也想借此机会从北戎那边做点马匹交易。
江南缺良马,本土的马体格矮小不善于作战,须得从北边购置两码进行配.种,进而改良血统。但北戎的良马价贵,又不轻易卖给夏国,朝廷每年为了买马这件事情耗费不少钱财不说,还未必能买得到真正的好马。
这次,夏国开放宫中的藏书阁给两国来使摘抄,允许他们学习印刷术,作为交换大头的便是战马。
北戎也答应了。他们对此有恃无恐,认定即便再给夏国十年、二十年时间,他们那所谓的马政也经营不起来,劣等马在如何改良也终究是上不了台面的次品。
他们没什么后顾之忧,只一心考察夏国。又因这两国使臣对陈素颇为待见,所以很多时候陈素不得不领命陪着,还得被迫跟两国使臣团里的文人互相交流。
陈素每回烦不胜烦想要发火之际,兵部尚书跟户部尚书都会恰如其实地冒出来。
陈素闭上了眼,他知道这两人要说什么,得罪了北戎,不仅买不成马,兴许还会有战事,夏国自襄阳之战后才安定了几年,不能再动战火了。
宋允知不知外头的事,这些天每每苦练草书。他如今有了天赋,又有用不完的时间,在学习一道上别人不知方便了多少倍,所以进步神速。宋允知不是那等谦逊低调的小孩,他一旦做出成绩便想出去显摆,可他都等了先生好几次依旧没等到人,连功课都是先生的书童代为布置的。
先生近来似乎很忙,忙到每天脚不沾地,瞧着心情似乎也不咋好。
陈素再忙也没有忘了第弟子,得知外舍生又得多听一门骑射课的时候,陈素在国子监寻了许久也没找到合适的马,最终叫人备了一匹滇马送了过去。
宋允知听闻先生给他准备了马,兴奋地跑去了校场。早在得知要开骑射课时,宋允知便暗自期待许久,他只坐过马车,还未真正骑过马,以前也总幻想着自己在高头大马上纵横驰骋的英姿,再配上师娘跟他准备的骑装,不知道有多潇洒俊逸。
然而宋允知的这份憧憬与期待,在见到先生给他准备的马之后便荡然无存了。
宋允知绕着马转了一圈,对方岿然不动,甚至连响鼻也懒得喷。宋允知停下了,略有不满,这马也太小了,看着比骡子跟毛驴都要小,真的是马,先生会不会搞错了?
先生就让他骑这个,这像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