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食尸鬼:血之宴 OR7-EP2:穿刺公(17)(1 / 1)

OR7-EP2:穿刺公(17)

2012年4月7日夜间,德国各大部门突然间接到了一条令他们无比惊恐的消息:慕尼黑国家剧院被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占领,位于建筑内部的全部观众和演员及其他工作人员都被劫持。本已被近日恶化的治安状况折磨得焦头烂额的官员们听闻诸多要员被劫持,吓得魂飞魄散。他们既承担不起让那些重要的人质丧命的风险,更不可能答应劫匪的要求,而他们所能做的只是让别人明白他们已经在尽力补救了。

劫持事件发生后一个小时左右,赶到现场的德国特警和食尸鬼搜查官们包围了整座剧院,并开始制定以强攻手段解救人质的方案。他们在赶来这里的路上从上级口中得知了一些有些荒谬的消息,诸如4月1日的匿名警报由于被视为愚人节玩笑而没能得到重视之类的传闻,但这时他们再也不可能挽回过去的错误了。

“袭击者的要求是什么?”坐在办公室里的官员正和前线的指挥官沟通,“要弄清他们的诉求……再拖延时间。”

“直到现在为止,对方没有释放任何消息。”全副武装的警察和食尸鬼搜查官们都感到头疼,“希望这起事件不会演变成和慕尼黑奥运会一样的惨案。”

德国人还在商议着对策,但他们的对手却不打算给他们太多的思考事件。通过发达的网络,位于剧院内部的食尸鬼劫匪们迅速地将剧院内的情况公之于众,并大摇大摆地在网络上要求德国方面最好保持克制以免什么危及人质生命安全的后果出现。

“我们欢迎任何人在此认真地倾听我们的诉求,即便你们恨不得让我们立即从世界上人间蒸发。”出现在镜头中的是一个穿着燕尾服的绅士,他戴着覆盖大半张脸的面具,头发有些灰白,“请你们拿出你们的诚意,在看到我的视频后24小时内废除《食尸鬼对策法》或《反食尸鬼法案》或一切类似的法律,否则,我会用你们对待我们的方式来对待坐在剧院里的这些人。”

接着,身份不明的绑架犯通过直播平台公开了一系列录像——这些录像中所呈现出的画面都是很少有机会和食尸鬼打交道的普通人平日难得一见的。尽管如临大敌的德国官员们立刻联系了他们的美国同行并采用种种技术手段不停地关闭劫匪们的账号,奈何并非所有网络企业都愿意听从他们的吩咐。一部分指挥官建议上级立刻切断附近的全部网络服务,但他们的要求遭到了拒绝,理由是相应的公司同样不听使唤。

得益于德国人的反应迟缓,更多的人被纳入了食尸鬼一方的宣传战影响之下。那些还在襁褓中就被杀死的婴儿,那些被剥皮的标本,还有那些躺在泥坑里打滚的流浪者……许多有生以来从未真正见过食尸鬼的人,迅速地沦陷了。他们不是食尸鬼搜查官,而他们只知道有一群和人类无异的家伙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当录音里的食尸鬼搜查官们兴奋地讲述着自己用婴儿的头骨充当收藏品的光辉事迹时,许多坐在电脑前观看视频的市民们惊骇得大喊大叫。

“我知道你们愿意为淹死在海岸上的孩子施舍一点同情心,那就也请这份同情心分给我们吧:我们和你们说着一样的语言,有着一样的肤色,信仰着一样的宗教。”戴着面具的老绅士结束了他的特殊直播,“你们还有24小时的时间认真地反思你们过去的所作所为,但愿到那时你们的灵魂还能得到拯救。”

说着,他示意手下结束直播,而后将目光转向了他挑选出来的特殊俘虏。这些人若是丧命,会立即引发国际舆论的震动。其余的观众当中虽然也有重要人物,其重要性相比之下就不值一提了。

“没想到这里还有一位来自沙特阿拉伯的亲王。”老绅士特意把卡萨德单独挑出来,用有些生硬的英语问候着,“我记得在你们的信仰中,听音乐是违反教规的。”

“您听说过塔基亚原则吗?”卡萨德反唇相讥。

“啊,我很理解,太多太多来到欧洲的阿拉伯人难民必须学会先遵守当地的规矩,不过我看他们其实并不在乎。事实上,他们都更希望当地人迁就他们,而不是反过来。”说着,老绅士的视线扫过一排瑟瑟发抖的人质,最终定格在了面不改色的马蒂亚斯身上,“您是主演贝尔蒙多先生吧?以您的视角来说,我刚才的表演还算合格吗?能够让他们释放出善意吗?”

“不要做梦了,【德拉贡内斯库】。”马蒂亚斯的声音是所有人质中最洪亮的一个,他似乎毫无沦为阶下囚的自觉,“不必考虑用过大的代价迫使他们三思,他们只会考虑消灭你们,谈判从来都不被列入选项中。”

“哦,是啊,我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我本来也没指望他们愿意和我们谈判。”被称作德拉贡内斯库的老绅士笑着点了点头,“但我们今日所做的一切都会为日后的事业种下种子,至于它会结成参天大树还是恶臭不堪的大王花,那就要看命运的安排了。”

马蒂亚斯的预判和实际情况相差无几,但被德拉贡内斯库的嚣张宣言气得火冒三丈的德国食尸鬼搜查官们仍然不敢贸然强攻。别说是一群食尸鬼,就算是一群人类劫匪大言不惭地对他们的法律指手画脚,他们也不会答应敌人的半个条件。尽管如此,强攻开始的那一刻,双方之间就不再具有和解的机会,届时食尸鬼搜查官的伤亡相比人质的死伤反而成了次要因素了。

眉头紧皱的指挥官们还在思考着,他们无法拿定主意,直到他们的思绪被另一位外国同僚的声音吸引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