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章(1 / 1)

第二十五章故人重逢

半个月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苏长安和阿桐也赶到了明月城。

一路上的辛苦自是不必多说,但收获也不少,尤其是对阿桐。

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阿桐这个养在高宅大院的小姑娘,这回第一次见识到真正的民间,其中的震撼难以对外人道也。

在京城,她看到的是太平盛世,四海升平,并且一直为此自豪。但这次她终于见识到,即使是太平盛世,依然会有百姓吃不饱饭,看不起病。

从遇见的农户口中,她才知道虽然本朝的农税比起前朝要低得多,但官府依然会摊牌各种杂捐,百姓饿不死,但也存不了多少钱。即使辛苦攒了一年,攒下的钱也只够他们为家里添个锄头或者铁锅等物件。

而这样的生活,她们很多人已经觉得满意了,至少吃得饱饭,一大家子人不会挨饿。

从商人口中,她们知道本朝商业虽然远比前朝发达,各种作坊遍地开花,但这些作坊若是喂不饱当地大族,就很难开下去。作坊除了拼命压榨工人,就只能把成本转嫁出去。

而这部分成本,最终就会转嫁到商人身上,加上本朝高昂的商税,很多商人的资金链也很脆弱。而她们一旦失败了,想东山再起几乎是不可能了。

阿桐看了很多,问了很多。苏长安也将自己知道的,不管是现在的还是未来的知识,都细细的为阿桐用她能理解的话语讲解了一遍。

而阿桐也快速地吸收这些知识,努力成长起来,眼看就和刚出京城的时候有了很大变化。

明月城如今已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虽然她们为了观察世情,走得是陆路,但明月城最方便的其实是水路。

因为城外有一个巨大的港口,每日有大量的货物和人员在此地中转。这港口还是开国女帝当初设立的,付出了极为巨大的成本,如今数百年过去,依旧是本朝数一数二的大港。

也是因为这个港口的存在,明月城才能成为海运和水运的重要中转站,数百年如一日的繁华。

阿桐在马车里,将车帘拉开一条缝,悄悄往外看。

一边看,一边露出惊叹的表情:“师傅师傅,这里有好多人呀。”

苏长安点点头道:“阿桐可知道,自从港口建成之后,这明月城,每年上交的商税就能占所在台州府税额的一半。很多商会都在此地有据点,流动人口也极多。甚至来自海对面的人也会不远万里,坐船来和我们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