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与市场经济各占一半么?(1 / 1)

大规模刺激计划登场,经济如何重回正轨?

如果有足够规模的一揽子扩大内需计划,并配以货币政策,那么就应该对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抱有足够的信心

央行重磅货币新政出台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受到非同寻常的关注。

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根据今年两会,2024年经济增速目标为5%左右。

政治局会议针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房地产政策的表述包括:要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

此前,货币政策已先行。9月24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三大支持性货币政策举措。一是总量降准降息,包括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二是支持房地产市场五项政策,包括引导商业银行下调存量房贷利率。三是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两大工具,支持股票市场。

中国货币政策的空间正在打开。2024年3月以来,瑞典、瑞士、墨西哥、加拿大、英国、欧元区等经济体相继宣布降息。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为新冠疫情发生四年来首次降息。外界分析,中美利差收窄、汇率掣肘减弱,对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束缚也会相应减轻。

随之而来的讨论,是中国宏观政策能否打开更多刺激空间。9月24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上建议,以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为主筹措资金,在一到两年时间内,形成不低于10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规模。2023年GDP总量达126万亿元,可以考虑按GDP(国内生产总值)10%的比重,确定刺激计划的规模。

系列措施释放出积极的信号,中国股市随之飙升,沪深300指数和香港恒生指数在过去几天大幅上涨,沪指收复3000点。接受采访的学者表示,当下提振市场情绪与民众信心是关键,更关键的是措施的落实,同时处理好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挑战。

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3%,二季度增长4.7%。CMF季报预计三季度增速将在4.7%左右。

当前,宏观经济数据不容乐观。以贴近居民日常的消费为例,去年11月增速一度达到10.1%,随后数字一路下滑,徘徊在3%左右。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与此同时,物价仍在低位徘徊。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6%。

民间资本与外资的投资热情低迷。据商务部数据,2024年1月—8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了31.5%。1月-8月,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民间投资增速为负增长,是-0.2%。

企业利润增速放缓。1月—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0.5%。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8月分年龄组失业率数据显示,8月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攀升1.7个百分点至18.8%,为2023年12月公布数据以来最高点。

经济学家任泽平团队分析,PPI连续20多个月负增长,CPI在零附近徘徊,实为罕见。股市、房市持续近三年下滑,主要股指去除银行股等普遍跌幅一半以上,创业板指数跌幅超过一半;1月-8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8.0%,一二线城市房价平均跌幅在30%左右,远郊区和三四线城市房价甚至腰斩。中国短期经济运行状态不容乐观。

在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看来,相对于2008年、2009年而言,我们这次面临的经济挑战不是外部冲击,而是结构性的内需不足——一方面因为工业化和城镇化高峰已过,投资已经过剩;另一方面,居民收入增长慢,居民消费不足。

滕泰指出,经济增速逐年下滑,物价低迷,房地产投资负增长,股市长期下跌,年轻人的失业率较高,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加重、财政支出缺口扩大,这些情况带来的挑战比2008年或2009年的外部冲击更严峻。

滕泰指出,为了让年轻人有更好的就业和发展前景;为了提振消费、让企业的产品能够更好地销售;为了化解房地产风险、提振股市信心,让家庭有更多财产性收入;为了避免通货紧缩风险,扭转企业盈利下滑甚至亏损;为了改变企业和家庭资产负债表衰退趋势,为了尽快改善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缺口,都应尽快推出大规模的扩大内需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