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六年的五月初七,成为甄香菱再难忘记的一个日子。
她想着自己虽然守满了一年父亲的重孝,可以日常出门走动,但是父亲没有儿子,自己这个在室女儿,理应按照儒家要求孝子的“三年大孝”低调行事,待到两年之后的十七岁,再解除各种避忌。
面对昔日闺中密友甄三的邀约,甄香菱本邀母亲封氏与自己一同赴会,封氏却说自己年老气虚,登不得高门,让女儿自行前往,早去早回即可。
因此,特意避过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免得别人介意“孝女”上门,甄香菱在五月初七这日一早,收拾停当,带着大丫鬟茜雪和一个未留头的小丫鬟,雇了干净小轿,坐于其中,向和亲王府行去。
舍弃了自家马车不乘,也是怕给甄三添麻烦的意思。毕竟她不是嫡福晋,若要安排来客的车马、人手,说不定还要报请,甄香菱前世做过妾室,自然懂得其中的为难。
一路上,甄香菱安抚着自己惴惴不安的心思,隔着轿帘反复悄声问茜雪:“送给小格格的布老虎、百福鞋都捆扎好了吧?”
“我那些诗印成集子还没几日,印墨未干,一定在盒子里放好,不要摇晃,免得花了纸去。”
“我这一身衣裳,会不会太素?今日难得扎成大辫子,怪不习惯的,茜雪,带着梳篦了是吧?”
前世今生,甄香菱要不就在甄士隐这个汉族士绅家中生活,要不就在荣国府这个名为汉军旗实则按照传统汉族管家治内的贾家一角里求存,自然长成了典型的汉家小家碧玉。
她今生与甄家交好,这家子与贾府有异曲同工之妙,男子们行走在外、留着月亮门大辫子发型,与外头和光同尘。
女眷们深居后宅,还是按照悠悠哉哉汉族贵妇们的生活方式,最多是参与满族宴席时候,穿旗装、梳大小两把头,大约也是因为女子们发式、衣装等好切换的缘故。
甄香菱长到十五岁,穿得都是汉族未婚姑娘们的袄裙衣饰,最多加些京城流行的花样子、滚边之类,发式则是百合分肖髻、双环髻、角髻等,十足十的水灵娇俏。
这回要到和亲王府做客,她在征求过甄四意见之后,在不失本来面目的前提下,破例将头发梳成两条油光水滑的麻花大辫子,再相互交扭盘在脑后,发尾收束进去,额前留点细碎刘海。
猛然瞄一眼,她脑后圆圆鼓鼓的,中规中矩,有点像常常在汉族老年妇女头上见到的圆髻造型。
只不过茜雪手巧,夹了酱紫色丝绳一同编进甄香菱的辫子里,并不扎眼,细细看去,头发被衬得更加乌黑润滑,还添几分俏皮巧思。
她头上零星缀着两三枚白玉压发,都是小巧造型,譬如柳叶垂露,倍增趣致。
按照满族习俗,丫鬟在她左鬓边插戴了一小朵不知名的鲜花儿,柔粉色,算是她全身唯一的亮色了。
甄香菱不施粉黛,面色莹白,双唇粉嫩,都是本色,与花朵儿交相辉映,确确实实展现出青春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