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36年,正统元年二月十六,大朝会结束后。
皇长子雍亲王朱祁镛回到雍亲王府后,
第一时间,就当前朝堂上的势力形势问策于雍亲王府长史徐有贞,
毕竟今天的大朝会,徐有贞也参加了,朱祁镛想听听自己的第二大谋臣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要告诉自己。
果然对此,长史徐有贞还真有话要说,
“王爷,今天您也应该看出来了吧,您在朝堂实在是没有什么竞争力啊,
即使退一万步讲,科举在李时勉的主持下,您收获了一部分人才,但现在朝堂的几大核心位置,已经被内阁和孙太后王振一党所占有,
那这些人才在您这里看不到出入,其结果就是为内阁和孙太后王振所用。
说句掉脑袋得话,即使过几年太皇太后和内阁三杨都不在了,
从现在朝堂的形势看,真到那时,朝堂的第一大势力依旧是孙太后和王振。
因为皇帝也在长大,到那时皇帝必然会亲政,至于王爷您可能到那时监国不监国还的两说。
就最好情况而言,那时即使王爷您还是监国,那监国和皇帝,哪个更值得大臣效忠呢,
不要忘了旁边还有个孙太后和王振在看着您,孙太后和王振必定不会允许您,在监国期间做大的,这是必然的。
所以您在朝廷真的没有任何优势,这是身份地位决定的,无法改变!
一个是皇帝,一个是监国,只要大臣们不是个傻子,那他们都知道该选择谁!”
听了长史徐有贞的分析,朱祁镛惊出一身冷汗,
看来自己和恩师李时勉,五位师兄之前的谋划方向完全错了,
如果真按那个朝堂争雄的方案谋划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