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燃烧爆裂(上)(1 / 2)

邺南城南门,值守的两队城卫共计两百人,正被人从里面堵在城墙边上,已经呈现半包围状态。

“你们是什么人?”

为首的校尉阴沉着脸问道。

他们多半都是以前战争退下来的老兵,不方便再战,于是以一种“半徭役”的状态,称为邺城城卫的士卒。

他们还有个称呼,叫做“汉人勇士”!

当然,这人里面也不全是都有这个称号的,还有一些原本是城里的青皮,被组织起来守城巡逻,防止他们闹事的。

“陛下有令,由禁军下五军接管城防,任何人阻拦,以谋反罪论处,圣旨在此!”

这些下五军的禁军,将一张黄帛书丢到对方校尉怀里。

卧了个槽,这是多久没听到皇帝的信息了?

那位校尉在火把的火光之下,摊开所谓的“圣旨”,发现根本不合规矩!

圣旨的开头,通常是两个字:“门下”,或者一个字:“敕”。

然而这里啥都没有,只有直白浅显的话,意思就是高归彦所部接管邺都城防,阻拦者按谋反罪论处。

没有宰辅的印章!

没有中书舍人的印章!

没有皇帝高洋的印章!

只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印章,上面不知道写了什么,根本看不清。

而且这圣旨的布料,貌似也太粗犷了点,完全没有逼格,怎么看怎么像是伪造的。

自魏晋以来,下达圣旨,不是皇帝想如何就如何,有一个严格的程序。

确切的说,是从宰辅那里送来原稿或者皇帝亲自写也行,然后交给中枢舍人“正式起草”。

中枢舍人盖章以后,再送给皇帝盖章皇帝亲自起草的话,那就反过来,等盖章完以后,再送回宰辅那里盖章,最后下发!

高伯逸曾经就担任过高洋的中书舍人,而负责起草圣旨的人,是中书省的中书舍人。

并不是说皇帝指定哪一个亲信太监大笔一挥,就可以成为圣旨的。此番祖珽跟在高洋身边,就是担任了中书舍人的官职。

中书舍人的职责有二,一为“制词”,即根据皇帝的旨意起草圣旨,二为“审核”,即校验圣旨的“合理性”理论上单指遣词造句。

这个职位有一项特权:如果中枢舍人觉得圣旨的“词句”不合法度,无论这词句出自皇帝本人的意思,还是宰相进呈的意思,他都可以拒绝草诏。

当然,这里卡的主要是宰相,而不是皇帝。

说明白点,如果宰辅想让皇帝发圣旨,皇帝给中书舍人一个暗示,对方就能把宰辅的“原稿”拦住!

中书舍人若是执意不肯下诏这种情况基本上不可能存在,而皇帝又固执地非要下诏不可,那么可以由另一个中枢舍人草诏,但这个中枢舍人同样可以“拒绝书写”。

高洋身边的中书舍人就远不止一个。

理论上,只要中书舍人达成“拒不草诏”的一致意见,便可以将一道不适宜的圣旨书“扼杀于萌芽状态”。

这位城卫的校尉,刚好见过真正的圣旨,立刻明白过来:高归彦这是在政变!

gu903();他漫不经心把那份“圣旨”递给下属,眯着眼睛问道:“陛下的圣旨,请问是哪位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