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王安石再提变法(1 / 1)

嘉佑元年

三司度支判官王安石:“陛下,诸位同僚也已看到各大学派与后世对独尊儒术的反对。

今日国库空虚,边疆不宁,百姓生活困苦。

若不改革,长此以往,国家何以富强?百姓何以安生?吾等所提之变法,实则为富国强兵之计。

青苗法、免役法,旨在减轻百姓负担,市易法则可通商利民,皆为国泰民安之策。”

翰林学士司马光出声反对,他认为王安石的变法会破坏传统的封建秩序和社会稳定。

“回陛下,吾等皆忧国忧民,但变法之举,需慎之又慎。

王公所提变法,虽旨在富国强兵,减轻百姓负担,然吾恐其破坏传统之封建秩序,动摇社会之稳定。

青苗法、免役法等,虽意在利民,但若操之过急,或致地方官吏滥用职权,百姓负担反增。

市易法通商利民,亦需警惕商贾垄断之弊,以免贫者益贫,富者益富,激化贫富差距,引发社会动荡。”

昭文馆大学士文彦博:“臣附议,吾非反对一切变法,实则主张改革需循序渐进,以史为鉴,观其成效。昔汉武帝独尊儒术,虽一时强盛,然终致国力空虚。

秦始皇焚书坑儒,虽统一六国,然速亡之祸,实由独断专行。

故吾等行事,当以稳重为先,不可轻率行事,破坏了祖宗留下的制度与秩序。”

面对司马光与文彦博的反对,王安石坚定回应:“吾等深知国家之弊,百姓之苦。

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旨在纠正旧弊,非为颠覆。

改革之路不易,但吾等身为臣子,当以国计民生为重,不可畏首畏尾。

吾等改革,实为救国之策,以国家之大义为先。”

司马光与文彦博听罢,面露忧色,司马光缓缓道:“王公,汝之决心,吾等皆知。然改革之举,关乎国计民生,非可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