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当时问为什么这么冷的环境下这些古代遗迹都保存不下来,那向导就对他说,把一座建筑完整的冻在冰里是不可能的,特别是木结构的房屋,遭遇冰崩或者雪崩的时候,肯定会先坍塌。
现在我们脚下冰川中的建筑必然是修建在悬崖上的,这里面的黑影子看上去如此的完整,轮廓像极了婴儿,就说明下面没有坍塌的迹象,不然那种架空的建筑,一塌就完成不成样子了。所以,除非冰层下的不是陪葬陵而是石头,不然,这陪葬陵冻在冰里就肯定不是雪崩,而是认为造成的。
胖子的理由非常充分,我点头同意他的说法,不过其他人并没有听出胖子这个假设的意义来,王敏问他道:“那又怎么样?”
胖子摆手道:“如果不是雪崩,那修建陵墓是在一千多年以前,按照道理,再加上自然融化,一千多年累积的雪压冰绝对不可能这么厚,所以这些冰肯定是人为的,我们脚下肯定是一片非常厚的人工冰墙,这冰墙又不可能直接压在建筑上,那肯定有一个弧度,形成一个天然冰穹,压在斜坡上,保护着下面的建筑。类似于冰做的封土堆,冰没有我们想象的厚,你看,这里的冰透明度很好,也是一个证据。 ”
胖子一说,众人哗然,一个个都对他刮目相看,同时就突然感觉脚下不稳当了很多。
胖子还惦记着我刚才看轻他,又知道我是学建筑的,就问我他的说法可能不可能。
我点了点头,说理论上解释的通的,而且有可行性。用冰来构架房屋,世界上很早就有了,三国的时候曹操一夜城就是用冰加稻草造的,爱斯基摩人也早就用冰来搭建自己房屋,最近在丹麦好像还有现代的冰建筑出现,说明冰的硬度在建筑学上是绝对没问题的。
不过曹操一夜城是在平原上,要在峭壁上搭建如此宏伟的冰穹,真的可以实现吗。我又有点保留,毕竟是在1000多年前左右的时候,老祖宗就算能超前他们那个时代很多,能做出很多超乎寻常的东西,但是也不应该厉害到这种程度。
胖子听我同意他的看法,马上就得意起来,甩了甩头发,道:“瞧,胖爷我这就叫人才。”
叶成问我道:“刘家少爷,那能不能根据建筑学,算出这冰穹的可能厚度?”
我大学里大部分学的都还给老师了,不过单位体积冰的重量我还知道,心里默算,套用了几个公式一算就出来一个数字,对他道:“如果像胖子说的,假设使用木头的支撑结构,那我们脚底下冰层的厚度不会超过十米,不然自重太重,会自我坍塌,用什么都撑不住。”
“十米。”几个人面面相觑,王敏道:“那也够呛了。这儿的冰和其他的地方不一样,硬多了,我们没专业设备。刚才我和郎风用铲子用力敲过冰锥,敲了几下,手都麻了,只敲出几个白印,要打穿十米恐怕得花上点时间,一个星期可能都不够。”
重力冰和其他河床上的冰不同,河床冰的原料是河水,里面有杂质而且含有大量气泡,河床的温度也不会太低,但是重力冰是给雪山昼夜温差导致的,一层一层压成的,不仅杂质少,而且雪层地下的冰温可能有零下50多度,在这个温度和纯度下,冰的硬度和密度是非常可怕的。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