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谦会顾及臧霸在开阳一带的势力而选择忍让,但郑平却不会在意。
以青州目前的力量,会因为粮道补给困难而难以远征董卓,但要就近打个臧霸,却是易如反掌。
这群离开了泰山、没了山林险阻的泰山贼,想以开阳城阻挡刘备的青州大军,不亚于螳臂当车。
刘备给臧霸面子,称呼臧霸一声臧帅。
不给臧霸面子,直接就遣兵揍臧霸了。
更何况,屈人之兵不一定非得征战。
如今刘备跟陶谦商议了将青州十万饥民安置在东海国一事,这明眼人都知道刘备跟陶谦已经结盟了。
在利弊的取舍上,陶谦一定是优先支持刘备,而不是支持一个听调不听宣的臧霸。
在青州刺史和徐州刺史的夹缝中苟存的臧霸,要么拼死一搏,要么就得认怂。
郑平的强硬态度,令臧霸的信使有些畏惧。
奉命来送信,信使也是得了臧霸和孙观的嘱咐,要观察下刘备的态度的。
结果,信使连刘备的面都没见到!
刘备跟陈登畅谈了一个时辰,若非陈登避免引起陶谦的误会要返回郯城,刘备甚至都想邀请陈登同榻、抵足而眠了。
“陈元龙豪迈之士,文韬武略亦是当世少有,恨不能早遇啊。”将陈登送离驿馆,刘备立在门前久久不愿回屋。
这趟阳都城之行,刘备感慨良多。
先是途中遇到了诸葛瑾,随后入阳都城跟陶谦签署了将十万饥民安置在东海国的协议、同时得到了琅琊国北部县乡的治理权,中途再入诸葛家见到了少年奇才诸葛亮,回到驿馆又遇到了陈登这样的才俊之士。
这让刘备不由有些感叹。
青徐之地,贤才俊杰何其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