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栋梁 !
上午,雪停了,北风凌冽,但寒山堰附近的作场区内却热火朝天,大量机器在运转,无数工人在忙碌。
一处作场里,嘈杂的轰鸣声中,成排的自动制针机“雷迪奇”正在运转,前来参观的何妥,看着这种复杂的机器不断“吐出”铁针,目瞪口呆。
这些机器似乎是活的,不需要人操作,自己就能将铁丝制作成铁针。
何妥从没见过如此复杂的机器,这种制针机几乎所有“零件”都是精铁所制,经由水力驱动,每日运转四个时辰,然后需要进行日常维护。
所得铁针经过“热处理”后,就能够包装、出售。
这个制针作场,也制作鱼钩,正常情况下日产铁针、鱼钩各有近百万枚,但并不是全力生产的产量。
雇工上千,主要是包装工,即将铁针包装的工人,均为女工。
因为日产量很高,所以女工“三班倒”进行铁针的包装,到了晚上,房间里点起煤气灯,宛若白昼。
何妥听得介绍,心中震惊,很快想到这种产量下的小小铁针、鱼钩,给彭城公带来了多少利润。
下次面见彭城公,怕不是又有许多问题要请教。
何妥祖上为西域胡人,父亲何细胡来到蜀地经商,为时任益州刺史、武陵王萧纪看中,为王府打点产业,富甲一方,号为“西州大贾”。
不过何妥喜欢读书,自幼便在建康求学,不是经商人才,而是通晓文学、音律的大才子。
因为有才气,为湘东王看中,侍奉左右。
湘东王辅政,录尚书事,何妥得了任用,在尚书省任职。
此次来徐州寒山公干,因为肩负湘东王分派的额外职责,所以要来参观寒山的各类作场,其中就包括徐州牧、彭城郡公李笠的制针场。
先前,何妥不明白为何各地售卖的铁针都被称为“李针”,现在,他看着这些制针机,明白了。
极低的生产成本、极大的产量,使得“机制针”、“机制钩”无人可以与其竞争。
李笠的制针(制钩)作场只在两个地方有,其一是饶州鄱阳,其二就是徐州寒山。
两处制针(制钩)作场制作的铁针、鱼钩,几乎席卷了梁国全境,甚至外销到齐国、周国,乃至装船运往海外。
按说这种私人产业是不会允许外人参观,更不会让人有机会了解产量以便征税。
但李笠却别出心裁,将自己作场向官府适当公开。
于是,饶州官府、徐州官府每年都会从李笠的制针作场收取大量的税。
徐州牧李笠以身作则,饶州、徐州境内大小作场,自然也就跟着接受“监督”,每年足额缴税。
连带着其他工商业者也开始老老实实缴税,与此同时,针对商税的新税制出现。
这税制源自鄱阳的一种改良税制,具体执行方式相对惯例有所不同,由时任鄱阳内史的李笠创建。
经过多年完善,这种征收商税的税制,不仅在饶州成为定制,也随着李笠在徐州寒山任职,在徐州生根。
因为饶州、徐州工商业极其繁荣,所以两处官府征收的商税极多,如今已成为朝廷主要的财源之一。
甚至已经超过建康。
朝廷开支甚多,辅政的湘东王为了开源、节流,已经把能想的办法都想了,奈何僧多粥少,朝廷岁入和开支比起来,总是不够。
那么,既然饶州和徐州实行的税制效果不错,是否可以在别的地方推行呢?
譬如在广陵、南昌、寻阳、湓城、夏口、襄阳、江陵、巴陵、临湘等商旅众多的大城推行这种税制。
然而,湘东王命人仔细研究这种税制后,发现实行起来很难,因为这税制的收税方式决定了需要有一支廉洁、高效的税吏队伍。
这种队伍,目前只在饶州和徐州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