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节(1 / 2)

姜良缘还未及笄,京中便有很多私下里的议论,说皇上要将她指给哪位皇子做皇子妃,以此控制姜家的兵权。

但皇帝到底有没有这个打算,谁都不清楚。

若是那时候姜良缘能干的才名传的沸沸扬扬,众所周知,她便再也没有机会按照自己的心意选择一个合适的夫君,嫁于他,两人一起快活地过一生,只能接受被皇帝指婚的命运,嫁给皇帝的某个儿子,成为政治权利的牺牲品,成为皇帝手里的人质,用来威胁她的家人。

家人们也因为她成了皇帝的儿媳妇,行事开始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生怕为她招来祸端,惹怒皇帝,那种场景单是想想便觉得痛苦。

因此,在多方的有意隐瞒下,姜良缘堪比男儿的才华,便显得默默无闻起来。但她这些年私下做的事情一点都没有少。

眼下听说大小姐生了自己的孩子,众人自是为她高兴不已,甚至军中很多人自发的组织起来,选了不少好玩意儿,特意送到将军府,希望将军一并送到大小姐手里,期盼她的孩子健康成长。

话说回来,大将军将这个好消息告知父母,弟弟以及各自家人,众人自是欢心不已,姜母更是直接让人收拾东西,给宫里送牌子,她要进宫去见小姑子,也就是姜良妃,定王殿下的母亲。

良妃娘娘对姜良缘这个侄女从小也是喜爱非常,当时便是她一力主张让侄女找一个更好更合适的人家嫁了,不要卷入皇家的事事非非中,为了侄女的一颗心,是再也做不得假的,因此有了这等好消息,姜夫人自然时要第一时间告诉小姑子。

良妃娘娘知道后,皇帝陛下差不多也就知道了。帝妃二人在吃晚饭的时候,良妃娘娘将这事当做一个自家里的喜事告诉皇帝,皇帝还稍微吃了一惊。

“朕记得那孩子成亲也有三年了吧?怎的现在孩子才出生。”

良妃莞尔一笑,对皇帝陛下道:“听说是锦绣那孩子心疼缘儿,说是缘儿年纪还小,身体未长开,小小年纪怀孕生子于母体有极大的危害,便等了两年。

这不臣妾瞧着锦绣那孩子也不是空穴来风,空口白牙之人,果然缘儿这一胎生的顺利极了,人也没有受多大磋磨便生下了孩子,孩子一出生便有六斤七两,白白胖胖结合了父母的优点,听说但凡见过那孩子的人,便没有不夸赞他容貌的。

便是咱家珏儿也对那孩子爱不释手,曾经一度想要自己抱回去养着。”

这么一说皇帝倒来了兴趣。

旁人喜欢那孩子,皇帝自是不太感兴趣的,毕竟谁家的孩子长辈瞧着不心疼?不可爱呢?但若是老爷子也觉得那孩子可人疼,说不定那孩子于长相上真有与众不同的一面。

帝妃二人说到高兴处,皇帝便大手一挥道:“这元爱卿在任上也做了不少实事,每年送到吏部的折子,全部都是说实话,办实事。一看就是个务实的人,将来大有可用。

既然他的长子出生,刚好朕得知了此事,便不好没有表示,回头让长福从库房里挑些实用的玩意儿,送过去也是朕的一番心意。”

姜良妃边笑眯眯的替侄女婿感谢了皇帝的赏赐。

皇帝突然就感慨了一句:“算了,回头让人给他的赏赐再加两成,顺便让人给珏儿提个醒,便是不喜欢那王妃,也不能没有嫡子出生。朕之前放任他的喜好,让他在封地由着性子来,可他如今年岁也不小了。

膝下又没有个一儿半女,远在明安府那种地方,咱们做父母的手伸不到那么长,不能时时刻刻不错眼的看着他。

也是时候生个孩子了。

瞧瞧他前面那几个兄长们,尤其是福王,他膝下的孙子一大群,重孙子都要出生了,偏只有他连个一儿半女都没有,怎的不叫我们这做父母的担心呢?”

良妃娘娘淡笑不语,这话她是不会接的,他知道皇帝只是一时的有感而发,若她真说了什么才是不该。况且皇帝这话就不是对她一个宠妃说的,想必皇帝前脚出了她的宫殿,后脚他们二人的谈话便会传出去。

这话的意思是在敲打太子殿下。

前段时间听说太子殿下在朝中的名声极为显赫,在民间也得到很多读书人的爱戴,甚至私下里传出了希望太子殿下尽早登基的流言。

虽然这都是一些读书人醉酒后的胡言乱语,醒来后说不定吓成什么样子呢,但皇帝心里怎么想就不是别人能置喙的了。

尤其是这个皇帝,现在还很有精神,每日单批改折子的时间就花去了整整四个时辰。

面对身强力壮的成年太子,皇帝心中到底会不会升起紧迫感和威胁感,是谁都说不准的事情。

在良妃娘娘看来,太子殿下着实有些着急了,皇帝陛下在储君的事情上态度非常明显,他就是一心要选择嫡子,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才会有其他考虑。

而太子殿下作为唯一的嫡子,只要安安分分的熬死了皇帝老子,这天下迟早都是他的,着实没有必要现在就在朝廷中拉拢人手,在民间抬高自己的身望,这么做不就是在催着他的皇帝老子尽早下台,将皇位传给他吗?

哪个当老子的能高兴儿子这般想?

其实良妃娘娘心里也知道这一切未必都是太子的意思,只是皇后娘娘和陛下关系不睦,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陛下冷落了皇后娘娘许多年,皇后一朝儿子得势,心态上自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丈夫靠不住,她还有儿子,丈夫她拿捏不住,儿子难道也拿捏不住?

皇后的心态,大概是不允许太子殿下脱离她的掌控,因此恒王殿下一朝成为太子,皇后便迫不及待的给太子东宫塞了好几个她娘家的女人,期待用这种方式影响太子的行事。

私下里让娘家承恩公为太子造势,确保太子储君之位的稳固。

皇后不允许任何人威胁到太子的储君之位。

良妃正是看清楚了这一点,才毫不犹豫的给儿子定了一个明不见经传的小姑娘做王妃,并且对皇帝将儿子打发到明安府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丝毫没有反对。甚至心里隐隐的有了几分庆幸。

在她看来,太子殿下和皇帝陛下之间的矛盾,日后会越来越严重,一开始双方或许会有一个磨合的阶段,但这个磨合的阶段肯定是需要太子忍让后退,皇帝一直占据上风的。

太子需要去配合皇帝陛下的这种状态。

然而,或许是太子身后有无数谋士替他筹谋,让他得以初登高位,还能稳住。

太子可以做到的事情皇后却不一定不行。皇后的心态,自从儿子成为太子的那一刻,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也不是过去那个朴素简洁,可以和良妃互称姐妹的女人了。

皇帝和太子之间发生矛盾,若是皇后能在中间起到调节润滑的作用,或许他们双方还不至于闹到僵硬不可收拾,可皇后在其中上蹿下跳,不断的制造矛盾,最后不是皇帝一爪子拍死太子,便是太子将皇帝从皇位上赶下来,自己上台做皇帝,皇帝不是死,就是成为太上皇荣养起来。

谁都有谁的一套道理,谁都不肯为了对方的道理让步。

在皇后看来,丈夫靠不住,她一个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委委屈屈的和后宫中的女人周旋十几年。

她是再也不想过这种苦日子了,看丈夫脸色过活,甚至丈夫的宠妃都能给她难堪,让她下不来台,这样的皇后娘娘做着还有什么意思?

于是她便想让儿子尽早登上皇位,成为那个万万人之上的人,受所有人敬拜。届时她作为皇帝的母亲太后娘娘,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女人,还有谁能给她脸色看?

皇后的这种心态也没错,可是她太着急了,着急的良妃从一开始便发现了她心态的转变,皇帝一眼便能看透她的打算,更别提宫外那些人精子了。

但宫外那些人为何会配合皇后的表演?说到底就是为了一个利益,为了一个从龙之功。

现在跟在太子身边,等将来太子登基成为皇帝,他们便是太子手底下最忠心的一批大臣,是太子心腹中的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