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集《禅观与净土》(观照篇)(1 / 1)

禅观与净土 妙音0 951 字 1个月前

丁二、开显真实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四面。我们讲到丁二的开显真实。

那么净土宗,我们一生努力地修学,最后的成败关键,最后的决战胜负,是在临终的那一念。千念万念,为了临终那一念。也就是说我们所有佛堂的用功准备,都是为临终做好准备。

临终的准备工作应该是包括两块:一个是枝末法门,一个是根本法门,这两个都必须具足。

从枝末来说,我们必须要透过忏悔跟调伏,把我们的生死业力降到最低,忏悔业障,调伏爱取。当然这个都是有相的一种对立的法门,但是你只是忏悔跟调伏肯定不够,最重要的你还要“安住”!忏悔、调伏、安住。

大乘佛法的传承才有安住法门。在小乘法门、在人天乘法门,其实没有安住法,只有调伏法。比方说,五祖弘忍大师要退位的时候,他要他们的住众提出他们个人的修行心得。神秀大师提出来,就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它的重点在于“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六祖大师提出来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两句话的意境有什么不同呢?“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最后被选上。那么“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错在哪里?其实它没错。一个人很努力地把玻璃的脏东西擦掉,他每天忏悔业障,调伏爱取,这个人肯定很用功。他的问题出在哪里呢?“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没有安住法门,缺乏安住法门。你都在有相的因缘里面动荡,看不出你安住了没有。如果“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是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太好了!真空妙有,无住生心。

这个大乘的安住法门,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即便我们的枝末法门做得不到位,我们的忏悔业障,调伏爱取,可能做最大努力只调伏了一部分,但是你如果安住得好,最后的能量你照样可以把它吸收下来。所以这个安住法门,就是说你临终的时候把心带回家。你心中有没有家的感觉?你今天没有家,你在因缘所生法里面——那个相状里面跑来跑去,那你惨了!老虎可以吃你,狮子可以咬你,风吹雨打可以伤害你。你今天没有安住,就等着第八识的业力来修理你,就这么回事。

你迟早要面对第八识无量劫来所累积的各种思想、各种业力,在临终的时候,它们一时现前,这个时候菩萨“云何应住”比“云何降伏其心”更为重要。如果你不安住,你绝对过不了关!你过不了那个生死业力的暴风雨关。所以,安住在一念离相的清净心体,它可以保护你不受业力的干扰,不受外相的干扰,因为它离相。所以这个地方是何等重要!即便你枝末法门做得不到位,它都能够保护你!

当然你不能有重大的业力,剌激不能太大。就是你在枝末的忏悔跟调伏当中尽了最大努力,然后安住一念的清净心,对一切法不迷,不取,不动,提起佛号!阿赖耶识的暴风雨,因为你心中有家,有一个保护的家,它不能伤害你。

所以,我们今天透过前面的忏悔跟调伏以后,现在大乘的根本传承就是安住法门,你必须要回家了,不能老是在相状活动。相状只能当一时的对治。你用清净相来破杂染相,你用善良的相来对治邪恶的相,是不错,但是相状毕竟不是久留之地。就好像你去工作,你工作完总得回家。所以我们可以无住而生心,但是你这个生心,一定要回归到无住的安住法门。所以这个本末兼举,修行你一定要掌握安住力、调伏力这两个之间的互动,缺一不可。

其实严格来说,修行大乘法,必须把六祖大师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跟神秀大师的“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要结合起来,但是重点在于六祖大师的“本来无一物”。如果没有“本来无一物”,“时时勤拂拭”就毫无意义,因为你没有安住。大乘佛法的传承最重要的就是安住!你不安住,你没有家的感觉,你就落入声闻法了,这是对治法门,权教的法门,不是真实义了。

所以,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开显无所得的清净心?就是因为无量劫来,我们经历过很多的变化。从因缘的角度,我们做过转轮圣王,生到天王;我们也到过三恶道。所有的因缘都变来变去,只有一个东西没有变,那个东西从来不变,一路走来始终如一,那个就是你的家了,最安全的地方——就是离一切相的清净本性,你就把这个心住在那里。

(三)开显真实——摄用归体,依体起用

好,我们来看最后的总结。

我们在开显真实的时候,有两个主题:一个离一切相,摄用归体,这很关键!一定要先摄用归体,你才有资格讲依体起用。先安住力,你才有资格讲调伏力,你才能够即一切法,依体起用。

所以,诸位!在大乘佛法严格来说,你没有明心见性,没有资格谈修证,没有资格谈调伏!严格来说,要以蕅益大师的标准,“未明心性,不得辄论修证。”就是你连修行的资格都没有。

我们对相状的态度是两个态度:先离相清净,安住,然后再借相修心,把离开的相再借回来。我们先找到本性,再把相状借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