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XH2号定型(1 / 1)

等到周世航回到公司时,航天局大会也开完了。

最终也没有任何关于星链的决议,甚至都没有提华夏卫星在研发流水线生产卫星。

看起来像是在会议里依旧受限于现在的技术,在没有可回收火箭的前提下去搞对标星链的计划耗资实在过于巨大,上面还在考虑是不是米国又准备搞上个世纪的太空竞赛。

而当周世航正在和研发小组对可回收算法进行迭代时,又收到了一个好消息。

唐禹哲和浙省政府谈合作,成功白嫖到一块地皮,并且获得了银行贷款,可以用于新工厂的修建。

新工厂位于越市的开发区,交通相比于现在的公司位置,好了不止一个档次,并且周边设施齐全,周世航专门抽出一天时间去看了下新工厂的地址,相当满意。

考虑到后续火箭的发射需求,周世航打算把材料和火箭发动机的制造都放到这里,并联系了国内工业机器人一线厂商埃斯顿,准备通过大规模流水线制造来降低成本,甚至专门临时搭建了一个智造团队,与厂商对接定制的工业机器人。

就在周世航两头跑的时候,时间慢慢来到了4月12日,也就在这时,动力部门经过上百次的迭代,终于将XH-2型发动机定型。

整台发动机大量使用了玄黄1号,使得其质量相比于之前大大减少,仅有,推力却达到了海平面235t,推重比达到了146。

由于涡轮室也使用了玄黄1号使得其能以更高转速带动燃料喷流,比冲更是达到了368s。

可以说在周世航带来的领先材料加持下,在2019年用了仅仅不到1年时间就创造了出了堪比spaceZ于2022年制造出的猛禽2代发动机,比现在猎鹰9号上使用的梅林发动机性能强悍了3倍以上。

当然这些也不是没有代价的,由于玄黄1号仍只能实验室制造,效率相对较低,成本偏高,财务给出的数据是单台XH-2号发动机仅制造成本就有1400万元。

看到这个制造成本,周世航头都大了,只能尽量加快工厂建设,同时又找到陈逸风,希望可以在一些不是很关键的地方使用玄黄1号-TiNi型,降低成本。

如果仅是单台发动机就需要1400万,那么原计划的7台发动机就有1亿的成本,相比之前预计的7000万要高了30%,但由于箭体使用廉价的不锈钢和大量使用了国内紧固件,使得整体成本还能控制在1.9亿元左右,如果算上这半年的研发投入,一枚火箭的成本急速攀升到了8.9亿元。

周世航叹了口气把财务报表发给了唐禹哲,同时通知动力部门和结构部门先组装出一枚一级火箭送去航天局的试车台进行测试。

这时唐禹哲直接闯了进来,进门就嚷嚷:“老周,你这数据没错吗?一枚火箭要差不多9亿?那我们一共也才30t的载荷,每公斤要3400万的发射成本,这怎么赚钱啊?”

“别急,这是算上了研发成本啊,我们制造成本其实相当低,还是有很大的利润空间的。并且现在也不止30t载荷,我们发动机比预计推力要高100t左右,载荷我算了下LEO也有57t,已经相当可以了。”

“难道我们研发没花钱吗?这怎么去掉研发成本算账呢?”唐禹哲拍了下桌子,“这肯定不行,你看还有哪能减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