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下省,是大唐朝廷最为重要的三省之一。作为负责审议政令的机构,门下省的每一位大臣都在朝廷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无论是新政的推行,还是对改革的反对声浪,门下省的态度往往是决定性的。
这一天,门下省的正堂内气氛凝重。门下省侍中杨崇德端坐在主位上,他是一个年过六旬的老臣,素以稳重持重着称。然而,最近的改革和动荡,让这位老臣深感压力重重。身边的门下省大夫几位心腹官员正围坐在他身边,低声讨论着一件突如其来的变故。
“杨侍中,兵部尚书刘尚书与礼部尚书韩卿今日提出了联合上书,要求重新审议皇上的封地调整令。”一名门下省的大夫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担忧。
杨崇德眉头紧锁,脸上没有丝毫表情。他缓缓放下手中的茶杯,目光平静而深邃:“他们二人这是想逼迫皇上妥协。”
另一名官员附和道:“不错,刘尚书和韩卿此次联合上书,实则是文王爷一派在背后策划。他们想利用门下省的审议权,让我们站在他们这一边。”
杨崇德没有立刻表态,他的心中显然在思索。作为门下省的侍中,他深知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关系重大。门下省的职责是审议政令,但此次上书的背景和意图,却让这位老臣倍感压力。
“刘尚书和韩卿的联手,说明朝中反对改革的势力正在逐渐形成联盟。”杨崇德低声说道,语气中透着几分忧虑。
“侍中大人,那我们该如何应对?”一名年轻的大夫焦急地问道。
杨崇德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此事不可轻举妄动。我们门下省的职责是为皇上把关,不能因为朝中的压力而违背初心。”
“可是,若皇上继续坚持改革,朝中反对的声音会越来越多,门下省也将陷入两难之地。”另一名年长的大夫提醒道。
杨崇德点了点头,显然也意识到了门下省的处境。他的目光在众人之间来回扫视,最终落在了一位年轻的官员身上。这名官员名叫李翰,是门下省中近年提拔的年轻才俊,一向以直言敢谏着称。
“李翰,你对此事有何看法?”杨崇德问道。
李翰站起身来,神色坚毅,拱手答道:“侍中大人,臣认为,刘尚书和韩卿的上书,实则是想用门下省的权力干预新政。我们若屈从,等同于承认反对派的势力在朝中有了话语权。门下省应当以正义为先,审议政令必须公正无私。”
杨崇德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一丝欣慰。他知道李翰说得有理,但他也深知,朝堂中的局势远比李翰所想的更加复杂。刘尚书和韩卿的背后,不仅有文王爷的支持,还有朝中许多旧贵族的拥护。
“李翰,你的看法虽有道理,但我们不能忽视朝中局势的变化。”杨崇德叹了口气,低声道,“当下的形势,不是单靠正义二字就能轻易解决的。”
就在这时,一名内侍急匆匆地走入正堂,恭敬地递上了一封紧急信件。杨崇德接过信件,打开一看,脸色顿时变得凝重。
“这是皇上紧急送来的旨意。”杨崇德沉声说道,声音中带着几分压抑的怒意。
信中内容简单明了,皇上下令门下省立即审议刘尚书和韩卿的上书,并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决断。显然,皇上已经意识到,此次上书是一次对新政的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