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回望盛世,只为重新上路(一)(1 / 1)

一、依依过村落

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下同)

蛇年建丑月,我自梁还秦。南下大散关,北济渭之滨。草木半舒坼,不类冰霜晨。又若夏苦热,燋卷无芳津。高田长檞枥,下田长荆榛。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存者皆面啼,无衣可迎宾。始若畏人问,及门还具陈:

右辅田畴薄,斯民常苦贫。伊昔称乐土,所赖牧伯仁。官清若冰玉,吏善如六亲。生儿不远征,生女事四邻。浊酒盈瓦缶,烂谷堆荆囷。健儿庇旁妇,衰翁舐童孙。况自贞观后,命官多儒臣。例以贤牧伯,徵入司陶钧。

蛇年建丑月,即开成二年十二月,李义山与令狐三兄弟等人护送令狐壳士灵柩归葬长安。

经扶风郡陈仓县(陕西陈仓)大散关,一行扶灵人留宿圣女祠时,李义山写了一首伤感的诗,他描述了隐约在黄昏中的仙迹,也吐露了淹积于客途里的滞屈,他看到孤雁迷失在苍黄的沟壑之间,想那圣女也无法经由长安道回归碧落青天。

山深仙老,夜寒且长,李义山怎么也睡不暖那一床草席,后半夜他推门而出,只见寒竹无状地抖索,像是不可见的山鬼路过,天上有大颗的星,像是秤砣一样垂下来,这像极了他十五六岁时的冬夜,他在玉阳山,醉心学道,但也见到仙姑夜奔,长发飘散。怎么突然就到了这里,李义山感到不真实,他一直是那个求长生的少年,此后出入州府和进士及第似乎都与他无关,而他少年梦里的仙姑,仍然在老林深山。李义山肠回心断,东方初白时,他便率先逃离了圣女祠。

他随灵直下大散岭,木牛流马一样下阶复下阶,到达渭水之滨时,他的双腿要拖曳着才能前行。次日晨,北济渭水的渡船上,阳光夹着冷风打过来,冰冷凶悍,像是掺杂了憎恨。

一行人上岸后继续北行,官道坑洼处积水成冰,踩过去一串折断的声音。路过一片小麦地,霜华之下,麦苗新鲜,每一株都像一个新人,这完全不像是一个冰霜覆盖的早晨。一路下去,天气越来越热,行至正午,竟然如同盛夏,光线尖利,空气炙人,但见枯叶青苗,失水焦枯,耷拉卷曲。举目四望,干瘪景象之中,一片衰败气象,高处的农田长满槲栎,低处的农田丛生灌木,残破的农具遗弃在大路一旁,饥牛死在荒颓的谷墩上。

一行人又经过一个村落,与每一个村落一样,塌陷的屋顶,断立的山墙,黄土掩盖了枯井,茅草侵占了中庭,听不到鸡鸣犬吠,也不见人的踪影。看到村落越是荒芜,李义山就越不死心。

他对令狐三兄弟说,兄长们请先行,义山决意访问半日民情,明日再追上你们。令狐三兄弟嘱咐他小心。

李义山像一个幽灵一样,在村子里留恋不去,路过每一户人家,叩依旧整肃的门,但总是无人应答,十室无一存。

他终于敲开了一户人家,开门的老汉羞惭地背过身,难过地说,官人见谅,实在是没有一身完整的衣裳,接待不了官人。

李义山说,老叔,某正好多出一件袍衫。

老汉请李义山进了屋,李义山从箱笼里取出一件袍衫给老汉披上,老汉为李义山打来一碗凉水,犹豫了一下,又从灶屋里取来两个冷的蒸饼。

李义山很是饥渴,撕了蒸饼和着水吃了下去。

李义山问,老叔,这里东临京城,所谓“右辅”是也,秦汉以来就是要地,为何衰落到这般光景呀?

老汉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叹了三五声,又沉默半晌,然后说道,说起来都是泪呀。——话说以前并不是这样的……

老汉为李义山讲述了以前的美好光景,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右辅之地,土地贫瘠,民众经常苦于贫穷,但在过去,它被称许为“乐土”,完全有赖于地方长官的仁厚,那时候,为官者清廉,有如冰玉,为吏者和善,有如六亲。生了儿子,不必远征,养了女儿,不会远嫁。浊酒充盈了瓦缶,饮之不尽,烂谷堆出了荆筐,食之有余。壮年男人包养外妇,衰弱老翁舐犊情深。况且自从贞观之后,任命的地方官,多是读书人,其中贤明的,选拔为宰相,已经成为常例。

后来到了开元中后,玄宗还在位的时候,大约一百年前吧。老汉说,事情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