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几天的航行远东殖民地的舰队已经到了立本外海了,俞化龙正在决定从哪里登陆。
从哪里登陆的问题其实在开战前就应该确定了,但是由于德川幕府在实际上的闭关锁国导致远东殖民地总督府对于德川幕府的情报知之甚少。
只能了解一些大路情报和穿越众从后世带来的情报,这些情报支持俞化龙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但是不能完全支持俞化龙进行一切战术行动,所以登陆地点是舰队到了外海才真正从前期侦察给出的备选地点里挑出了两个登陆地点。
由于古今行政区划的原因,现在立本的京都还是完全的内陆地区,不像后世立本的京都府是沿海地区,想要打上京都首先要找一个离京都近又适合登陆的地方。
目前有两个地方供俞化龙选择,一个是丹后地区(后世划归京都和兵库),一个是越前地区(后世福井)。
两地各有好处,丹后离京都的距离更近,澳宋军队登陆以后可以直插京都,一路上的行军距离和补给距离都要近许多。
这对于极其依赖后勤的澳宋军队来说可以说是一大优势,除了距离以外,越前地区登陆受到的阻碍要少的多。
澳宋人在越前地区离京都最近的登陆地点远离越前地区的繁华地带,也没有大型港口从这里登陆几乎不用担心陆上的守军。
当然丹后也有其优点,丹后离京都最近的登陆地点拥有大型的港口,一个成熟的港口可以大大提升澳宋人登陆和补给的转运效率。
所以俞化龙十分的纠结,他个人是倾向于选择丹后的,都上了立本本土了,多个几十公里的路程也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而且丹后有现成的大型港口,省得后面还有修临时港口。
但他担心的是他带的人不够,控制一个大型港口城市,没有一两千人下不来,他这次一共就带了八千人。
本来俞化龙只带了六千人的,但后面又怕不稳,就又从之前的大连之战的战俘里,找了一些拥有军事素养的战俘进行短期训练,然后编入澳协军。
最后俞化龙还是决定选择丹后,至于怎么维持丹后港口的秩序,把港口紧紧抓在手里。
俞化龙已经想到了办法,远东殖民地打下大片土地除了依靠了正规军,澳协军也有其功劳。
那为什么不在立本招募仆从军呢?让立本人对付立本人,这个时代又没有民族主义,只要澳宋人一上岸展现出了强大的武力。
而且这个时代立本人口已经过剩了,大量人连饭都吃不上,给足粮饷,不怕没有人给澳宋人当差。
而且又不依靠这些仆从军打仗,就让他们维护治安,去对付敢于反抗澳宋人的反澳份子就够了,这样省下来的兵力就可以投入战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