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南阳之败三国消息2(1 / 1)

后世之人,则有不少在赞叹皇甫嵩之能。

“若无皇甫嵩,黄巾难平。”一名文士对于皇甫嵩非常推崇,认为在平定黄巾的过程中,他应当居首功。

另一人虽然不否认皇甫嵩的军事水平,可对于皇甫嵩在后来的为人处世却有些觉得不妥:“后有人提及董卓不妥,可皇甫嵩却坐视不理,到底不能以功名终。”

提醒皇甫嵩限制乃至铲除董卓的人虽然不是很多,可无一不是他的身边之人,从他的侄子皇甫郦,到他的长史梁衍,但皇甫嵩都没有听。

——虽然皇甫嵩的理由也很充足,比如为人臣者不能擅作主张之类的,但这也是第一次的时候;第二次呢?董卓都已经明摆着独揽大权,皇甫嵩又为何不听劝谏?

当然,这不是汉末乱世全部归责于皇甫嵩的意思,只是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皇甫嵩的缺陷。

“你也不过是事后谈论罢了,皇甫嵩身处局中,未必能明白过来;即使明白过来,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所决断。”文士道,身处局中而看清天下的,能有几人?看清楚之后又能决断的,还剩几人?

汉末,也不过角逐出来三国而已。

倒是黄巾军这一事,让曹操、孙坚这些人正式登上了历史。

“皇甫嵩北上?卢植那边出什么问题了?”嬴政有些讶然。

按照汉灵帝原本的分派,皇甫嵩和朱儁这两人先是镇压颍川黄巾军,其后就应该顺势南下,将南阳一带的黄巾军也清扫干净。

这个路线非常符合常理,也非常顺畅。

但是现在他们兵分两路,皇甫嵩直接去张角那里了——那不是卢植的负责区域么?

听卢植的过往履历,他也不是什么不懂领兵作战、心里面没数的人。

加上黄巾军虽确实声势浩大,可也实打实没有什么经验和将才,在冷静下来、有序安排之后,想要镇压下去也不是特别困难之事。

所以为什么要在有卢植的基础上,把皇甫嵩派过去?

……汉灵帝难道又搞出来什么事情,卢植被罢免了?